第264章 不知妻美刘锵东,稍逊一筹路老板(5 / 7)

的模样,难道过往的洗衣机风格都是表象?

一个顶级艺术家在寻找同自己灵魂契合的女神缪斯,才是你风流掩盖下的真相?

张漫玉对他了解最少,已经有些动摇了。

周讯:不确定,再看看。

刘伊妃:胡扯!你们都被他骗了!

路老板看着陈鲁豫有些接不上话还在暗自得意,突然听到身边的小姑娘发声。

“路导说的事儿我也有些感触。”

见大家都朝她看来,金球奖之后潜心钻研过印象派的小姑娘也学着柏林影帝举例。

“路导提到了印象派的毕加索,我想到了印象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莫奈,他也有自己的缪斯。”

“他画过《散步:撑阳伞的女子》,画的是他和妻子卡米尔的婚后生活。”

“《捧紫罗兰的卡米尔》,画的是卡米尔第二次怀孕的温馨。”

“《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莫奈画这幅画用了十年,原型依然是他的妻子卡米尔。”

小刘顿了顿,想到那次深夜里看到这一段故事的感慨。

“还有最后一幅《临终的卡米尔》,1879年他的妻子罹患盆腔癌,这是绝笔之作。”

“此后他的画作里就鲜有人物出现了,即便是晚年所画的《睡莲》,也是亡妻卡米尔的化身。”

全场观众被她的叙述带进了一代印象派大师与缪斯的佳话中去,听得唏嘘不已,都为当红小的艺术素养鼓起掌来。

小刘话还没有说完,当着全国观众的面,画龙点睛般地给路老板提出个难题。

“路导,我觉得莫奈这种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只画一个女人的艺术家,应该更为纯粹一些,你看呢?”

路老板侧头微笑着跟她对视了两秒:“不错,小刘的艺术修养很高,这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陈鲁豫心里窃笑,今天的节目效果真是拉满,不愧是采访牛逼症啊!

“看来我们两位北电就读的文艺工作者们的艺术素养都很深哈,感谢路导和伊妃为我们解惑!”

台下一片掌声,幕后的收率也狂飙到了峰值。

这一期《鲁豫有约》很快结束了。

观众们度过了愉快的一个多小时,看到了镜头前风光无限的女明星们在片场的各种辛苦、心酸;

看到了人前潇洒恣意的青年导演工作时的暴戾乖张;

还看到当红小刘伊妃和某洗衣机之间的微妙关系,引吃瓜群众遐想,让茜茜粉丝抓狂。

无论如何,年初刚刚迁居旅游卫视的这一档《鲁豫有约》凭借最高瞬时7.8%的收视率站稳了脚跟。

有希望成为旅游卫视的另一张综艺名片和宣传机器。

做完节目,阿飞载着众人回到四合院。

路老板在书房审阅《塘山大地震》的初稿,小刘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啃着苹果。

上节目怕水肿没吃晚饭,每当那个时候看着大快朵颐的路宽她都恨得牙痒痒,女明星真命苦!

“你怎么还不回家啊?我要工作了。”

“你工作就是咯,我又没打扰你。”

“你家这个院子又大又好,我们家的稍逊一筹嘛。”

路老板心里哂笑,故意没理睬她,在剧本初稿上圈圈画画,恍若未闻。

小刘皱着琼鼻,目光不善地看着他的侧脸,工作中的洗衣机还是挺吸引她的。

她从书架上挑挑拣拣拿了一本书,一屁股坐到路宽对面。

路老板看了看表:“这都9点了,你今晚是想赖在我在这儿还怎么的?我可担不起这责任啊。”

小姑娘也恍若未闻,翻开手里的《屠龙》第一页,《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刘伊妃本来就是想捉弄他一下,故意读得很大声,没想到看着看着觉得还挺有意思。

“读啊?怎么不读啦?”

路宽没有抬头,只听见对面沙沙的翻页声,好奇地瞅了她一眼。

“嘿。”

“啊?”

“装呢在这儿,看得懂吗你?”

刘伊妃懵懂地抬头,光洁的额头微皱:“有的地方不懂。”

这还真不是路老板看不起她,《屠龙》你要是乍看就讲出个一二三四五,那我这问界总裁的位置让给你坐!

小姑娘指着他标注的几行小字:“这里什么意思?”

路宽扫了一眼,是自己的写的“市场细分与目标客户定位”。

“书里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就是企业对市场用户群体的分析。”

“比如你的海底捞火锅,主要的目标消费人群是哪些,按照客户群体针对性投放不同的广告渠道、设置菜品。”

“针对目标客户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集中资源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就像革命中要明确依靠谁、团结谁一样,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客户是谁,以及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刘伊妃听得似懂非懂,觉得有些头绪,又纷繁复杂地缠在脑袋里理不清楚。

她继续往下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