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吧,去年的好莱坞特效大片《哈利波特》在一线城市的票价是35-40左右。”
“而去年全国人均月工资不到1200,说得再直接点儿,这40块钱的电影票价够买8、9斤猪肉的。”
“如果说!现在有一个地方卫视,每周请你看一场特效镜头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电影,大家觉得观众会期待吗?”
董双枪提出一个核心问题:“特效做到大片的程度,每一集的成本?”
张继中捧哏道:“好莱坞的成本极高,但是现在国内导演都知道路老板有一家特效公司嘛,哈哈。”
路宽不置可否,这件事上他有点小私心,但主要还是为了剧作质量的提高。
“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费用之所以高,主要还是西方特效公司的人工成本高,这一次在霉国拍片,我们挖了十几个特效师、烟火师和视觉特效导演。”
“目前好莱坞一个中等水平的特效人员年薪大概4万美元,顶级人员15万美元左右,像《异域》在澳大利亚的野兽逻辑项目就有800多号人同时赶工,就算他们每个人手上有2-3个项目吧,这样算下来光特效部分的成本就高达2700多万美元。”
“但是国内的平均人力成本只有好莱坞的1/4都不到,《诛仙》的特效内容,除了少部分要拿到国外做之外,现在补天映画的国内团队完全可以胜任,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挖人,通过《异域》项目以战代训,又接连接了《天下无贼》和《无极》两个大项目的部分特效工作。
目前补天映画的特效水平基本能够赶得上好莱坞的二流水准。
一部电视剧的特效工作还是可以保质保量的。
董双枪赞同道:“如果有这样高性价比的特效服务,以剧集的质量,广告费完全可以堵上大部分的特效成本。”
韩山平继续追问道:“放映和拍摄周期、演职员安排是怎么考虑的?”
“先说演职员。”
“第一季的前四集我亲自导,把全剧的风格、特效水平、剧情节奏定个调。”
“然后剩余的剧集由1-3名导演完成,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能完美贯彻之前的风格就可以。”
没有人比路宽还了解观众的口味和吸睛点,第一炮由他来开,下面的导演萧规曹随。
比如已经跟着他在《异域》历练过的吴尔善、林诣彬等人。
“演员方面我建议以能力过关的表演系学生和剧团老演员为主。”
比如问界里里上戏大三的胡戈,北电大二的朱亚闻。
“这两类人第一是片酬不高,第二是时间容易配合,而且老带新,平均表演质量有保证。”
路宽预想中的节奏,是他在播放季前先拍好前四集,从第一周播放完毕,收集完观众反馈后开始第五集的拍摄。
这样的话给后面的导演长一点的适应时间,等到渐入佳境了再达到每周一集的进度。
“从2004年开始,7-10月份是播放季,主要是赶上暑假和中秋、国庆的档期,每周六晚间播放,一季12-16集左右。”
“11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是下一季的剧本创作时间,上一季反响好的话会在7月前安排一轮次的重播,也可以卖给其他电视台。”
董双枪笑道:“还是路导会做生意啊,自己先玩,玩剩下的给人家玩,到8月再换新女人是吧?”
路老板义正词严:“粗俗!”
“第一是为了均摊成本,我们这种质量的剧除了央视我相信没有地方台不觊觎。”
“第二也是为了给观众制造一个预期,这轮播相当于前情提要,帮助观众们回忆上一季的剧情。”
韩山平颔首,整个方案非常细致,基本考虑到了创新性和落地性的方方面面。
“我再补充几点。”
“第一,广告招商采取固定加弹性的模式,宁愿要低固定金额也要高弹性比例,我对剧集的收视率非常有信心。”
韩山平笑道:“你的《异域》也是6月首映,到时候票价不会低于40块钱的,这样正好给观众一个心理对比。”
“我每周六打开旅游卫视看《诛仙》,看一集就等于白嫖40块钱,是这个道理吧?哈哈!”
众人都笑,之前从路宽嘴里学到一个词叫白嫖,观众都爱白嫖。
“第二,我联系了博客网旗下的另一家影视评论论坛,叫做豆瓣,这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座的几人可能对传统影视项目比较精通,但是互联网协同这一块知之甚少。
“季播剧之所以边拍边播,就是为了照顾观众的想法、收集反馈,这个论坛现在很火,必须要利用起来。”
“我们在豆瓣上设置单独的讨论小组,引导观众对剧情、人物等进行评论反馈,鼓励发贴,不但有利于收集意见,也是一个天然的广告中心。”
这就相当于蛮荒时代的大数据收集了,没有后世的大数据服务,只能先将就着人肉收集意见。
韩山平一拍大腿:“就这么办!我等你们的剧本完成,看看前几集的效果。”
路老板笑道:“韩总先别急着拍板,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