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2 / 2)

多少人在排队吗?走正规途径,他会死的!”

卖方团伙的这种模式肯定会劝退一些人,但永远不会缺有需求的买家。特定的门槛也可以限制信息泄露。

当然,买方与卖方本来就没有任何交情,全靠砸钱。就算移植手术成功了,也不可能建立起多正常的医患关系。

因此,他们很清楚:交代得越多,己方越有机会争取从轻处理。

可惜的是,卖方也对双方的真实关系心知肚明,知道买家被警方查到后,不可能帮他们保密,可不会将真正有价值的情报泄露给买家。

据两个买家的一致口供,临近手术之日,就会有一辆救护车到他们家中将患者接走,也像普通救护车那样,可以有一个家属陪同。

但具体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

上车后他们就得上交手机,还会进行严格的“安检”,确保家属不会携带任何录像、窃听乃至定位装备。

车子一开就是老半天,中间停过好几次。或许目的地很远,或许只是带他们瞎转悠,谁知道呢?

下车后,他们也没机会了解更多信息。

病患就不用说了,家属的行动区域也有限。

“一定要说的话,那里面……很符合我对黑诊所的想象。”有个买家是这么说的。

虽然里面的无菌布置齐全,灯火通明,但门窗紧闭,有种说不出的逼仄与压抑。说那是废弃工厂或地下室,他们都不意外。

做完手术,情况大体稳定,就会被送回家里。交易到此结束。有后续观察要求的,自己去找正规医院。

毫无疑问,这些情报里面,夹杂着不少干扰信息。像上下车后的通行时长、手术地点的判断都无法作为可靠的调查方向。

有些病患或家属自以为了解的信息,搞不好是卖方故意给出的烟雾弹。这种成熟的犯罪团伙很擅长这个。

目前警方正在追索的线索有两条:

查假救护车带走病患后的行车路径;

查买家的信息源头。人传人的“情报”,究竟从何而来?

“那两个病患都是在近一周进行的手术,监控没被覆盖掉,图侦那边正在查。情报源头的人或许知道得更多。这两条线,我都觉得挺有希望的。”陈力说道。

但秦闻却抱着悲观的态度,“你们的调查应该进入瓶颈了吧。”

让人顺着监控查到大本营去,这个犯罪团伙有这么傻吗?中间多次停车,是因为堵车、还是在反侦查?

图侦工作人员估计要像熬鹰一样红着眼睛查监控了。

买家说了那么多卖家的消息,却对情报来源只字不提,为什么?

那自然是因为他们跟卖家没有更多的纠葛,卖了也就卖了。但他们与情报来源有更多的利益关系,比如有生意往来、在一个圈子里混之类的,不好随便破坏这份关系。

这两条线,都没有陈叔说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