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对岸的辽国人并没有放箭,不敢惹怒江易他们。
江和沈蓉远离河边,辽国人的弓箭射不到他们了。
江易带着庞熊他们前往汉江关,去看望一下那里的将士。
并带上一些羊犒劳边关将士,了解一下他们目前的状况。
汉江关位于北垣县西北,城墙高而坚固,而且易守难攻。
辽国多次攻打汉江关均未成功,江易很佩服守关将士。
到了傍晚,江易他们来到了汉江关南面。
汉江关守军看到一群人来到城外,他们立刻警惕起来。
“我是汉州刺史江易,前来看望诸位将士,请你们通报汉江关将军。”
他们听对方自报身份,还是不确定对方的身份是否真实。
前段时间姜毅派人送来了钱粮、肉类、蔬菜,让将士们大饱口福
好久没那么痛快地吃肉了,而且还提前领到了这个月的军饷。
每个普通士兵可以领到两贯钱,比以往多了五百文。
江易派来的人说了,他们以后拿到的军饷会只高不低。
江易认为他们守边关最辛苦,也是最危险的,待遇应该享受最好的。
有不少汉江官将士很感激江易,让他们的生活待遇提高了不少。
听说江易是通过造反拿下了汉州,却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边关将士。
“请你们在城外稍等,我们这就去禀报将军。”
城楼上的守军去禀报,是否放他们入城,就由将军来决定。
过了片刻,放下了吊桥,城门也打开了。
汉江关守将唐雀亲自出城迎接,也是表示对江易的感谢。
“刺史大人亲自来看望我们,众将士对大人欢迎之至。”
唐阙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也很佩服江易胆量大。
他带来的护卫不多,可能并不惧怕汉江关将士将他们擒拿。
“诸位将士辛苦了,有你们守卫边关,让大梁免遭敌人入侵。”
就算大梁境内再怎么乱,边关将士依旧恪尽职守。
就比如江毅率领江家护卫拿下汉阳,随后控制整个汉州。
汉江关将士并没有前往镇压,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职责。
“唐将军,你们若是有需要,尽管向我提。”
“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们的要求不算太高。只要保证每个月有足够的钱粮供应,我们就更有信心守好汉江关。”
只要汉江关将士每个月能足额领到军饷和粮食,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城外的敌人别想攻下汉江关,更别想从他们这边进入大量境内肆意劫掠。
辽军会通过其他地方入侵大梁境内,汉江官将士就爱莫能助了。
“请唐将军放心,就算汉州再困难,我也会尽力保证你们的钱粮充足供应。”
“那就多谢刺史大人,请你们入城做客。”唐阙真诚邀请江易他们。
江易带着沈蓉他们入城,城内住的人大多是汉江关将士的家属。
汉江关毕竟是边境要塞,非汉江官将士家属,不得入城定居。
城内所需要的物资一般是从汉州各县运过来,这些将士的家属在城内做手艺活或生意谋生。
“你们也看到了,城内的繁荣不如其他地方。他们是汉江关将士的亲人,外人是不允许来这里住的。”
唐阙向江毅他们讲述城内的情况,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唐将军,我有些疑惑,你们的亲人住在这里。难道朝廷就不担心?”
沈蓉没有说得太直白,想必唐阙能听懂。
“汉江关的情况与其他地方不同,我们长期在这里守卫边关。我们的儿子长大成人,也要继承我们的职责。”
边关的将士儿子长大成人,让他们子承父业,朝廷会给一些将士颁发任命书。
“你的事我也听说了,你这个官职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我也不会让人把你们抓住,毕竟这不是我的职责所在。”
唐阙向江毅他们坦言,让他们在城内放心活动。
谁当汉周刺史,跟汉江关没有太大关系。
只要保证汉江关钱粮不断,谁来当汉州刺史,甚至成为一国之君。
汉江关将士也认可,甚至拥戴新主。
“听说你们以前不能足额领到钱粮食,甚至出现拖欠军饷的情况。可有此事?”江易问道。
“确有此事,以往都是汉州刺史批准。派人送来钱粮以及其它物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给我们的物资越来越少。”
汉江官将士都闹情绪了,他们在边关艰苦地守着。
每个月领到的军饷和粮食数量不足,认为是不是朝廷和当地官府把他们忘了。
如果不是他们拼命守护边关,那些官吏和大户人家怎么可能过得如此安逸。
“这两年朝廷增加百姓赋税,拿出一部分钱给周边的国家,以此来买平安,不知将军可知道此事?”
江易听说朝廷为了稳定大梁边境安稳,花钱买和平。
“不曾听说朝廷给其他国家钱,至于增加当地百姓的赋税,也是略有耳闻。”
即便如此,边关将士所得到的军饷并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