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长平之战定天下一统。(1 / 2)

“各国之间实力不一样有强必然有弱。”

“这个时候七国之中的秦国看着其他六国心里很不爽。”

“不是,你们凭啥实力和我坐一样的位置。”

“秦国打算努力发育,争取有一天用武力来消灭其他国家统一天下。”

“实力越来越强打算东出灭国,这种行为马上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恐慌。”

“其他国家为了制止秦国联合在一起对抗秦国。”

“秦国你很强,单单从实力上出发你第一。”

“但是,你再强我们可以联合在一起对抗你。”

“哪怕你可以顶着几个国家的联军将我们打败,但是其他国家不会放过弄死你的好机会。”

“这也是从战国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所要面对的国际局势。”

“七个大国的规模已经成型了,不再是春秋时期可以吞并小国来壮大自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姻非常的密切。”

“较为弱小的国家相互抱团来抵挡强大的国家,避免自身如同春秋的那些小国一样被吃掉。”

“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好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去攻打秦国,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去弄死齐国。”

“齐国就比较惨了,原本是五国联盟去打秦国。”

“结果,齐国趁着其他国家派兵去弄死秦国的时候偷偷灭了宋国。”

“这一灭就不得了,让其他实力较弱的国家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齐国能灭宋国未来有一天也能灭自己。”

“秦国看着越来越强的齐国也感受到了不妙,开什么玩笑你怎么能趁着我被人群殴的时候偷偷发育。”

“齐国,你想干什么。”

“于是,秦昭襄王表示,齐国你给我等着,有秦无齐,无秦有齐。”

“很快和其他国家组成五国联军去打齐国了,乐毅率领着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主力攻下齐国城池多达70多座。”

“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原本东西两大强国还可以相互制衡维持战国短暂的平衡,而这一打击彻底改变了战国的局面。”

“秦国心里笑出花了,至此一超多强局势由此诞生了。”

观众越听越熟悉,一超多强好久多没有听到这个词了,现在看似三国争霸,实则楚汉之争。

历史悠远是一件好事,天底下发生过的事情都在不断上演,科技进步了,政治很难在进步了。

朱元璋分析,道:“这样看来,秦国要面对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一点像宋,金等局面,只不过蒙古的突然崛起导致了天下的统一。”

秦昭襄王叹了一口气,齐国和赵国都被打趴下来,可是偏偏那个该死的赵国居然如此顽强,导致秦国也元气大伤。

其他国家也趁着赵国的抵抗,开始向赵国援兵导致秦国最后没有灭了赵国。

反而元气大伤。

叶枫:“齐国跪了。”

“楚国和秦国相互联姻,秦国朝廷之上楚国势力根深蒂固不能出手对付楚国。”

“而在中原当中还有一个国家让秦国十分的忌惮。”

“它手握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和李牧,本身就是一块彻头彻底的硬骨头。”

“赵国,秦国统一大业路上最硬的骨头。”

“于是长平之战爆发了,秦国为了击垮赵国将战国杀神白起派出去了。”

“而这个时候廉颇已经被秦国用反间计调走了,换上了一个年轻的小将赵括。”

“给我们奉献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一位年轻的观众,道:“老师,长平之战真的如课本里面记载的那样,赵王听信谗言换了廉颇,选择赵括导致长平之战败了。”

其他观众一听,“赵王就是个傻逼,好好的廉颇不用偏偏用这个年轻的小将,现在好了吧?”

“长平之战死的那么多人。”

“哎呀,也不能这么骂?面对白起谁能赢啊!”

“谁知道秦国不讲武德偷偷将白起送上前线了,战国杀神vS赵国小将,只能说赵括命不好。”

叶枫笑了笑,道:“现实总是很难的,很多事情由不得你去选择,明明知道可能换将不行,但不得不去选。”

“一开始,廉颇率领的40多万大军VS王龁率领的40多万秦国大军。”

“廉颇短暂交手之后,得知正面战场打不过秦军。”

“既然打不过那我就不打了,廉颇拒不出战疯狂修工事,秦军嗷嗷猛攻就是攻不下来。”

“无论秦军怎么去叫骂,怎么去侮辱赵军,赵军就是待在修好的工事里面看着秦军无能狂怒的样子。”

“有本事来打我啊!”

“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

叶枫:“这种情况很考验国力了,无论秦军统帅是王龁,王翦,白起,韩信,项羽等等基本上也无能为力。”

“对方不和你正面对打借助天险来防御,对方统帅还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

“军队数量基本上一样。”

“谁来了也只能看着廉颇干瞪眼。”

“这就好比攻城,在相同兵力之下进行攻城基本上不可能赢,一般攻城都要高于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