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要说忠君思想了.”
“如果大家细心的去研究春秋战国历史,那就会神奇的发现背叛君王的例子一大堆。”
“大名鼎鼎的商鞅,卫国人帮秦国效力。”
“伍子胥更可恶了,背叛了自己的母国楚国,还率领着吴国攻打了楚国,还把上任楚王拉出来鞭尸。”
“简直就是背叛君主,背叛国家的典型。”
“纵横家张仪,魏国人,帮助秦国去侵占魏国领土。”
“等等,还有一大堆的例子。”
“为什么没有人会去骂商鞅,骂他背叛卫国君王,背叛祖国投身秦国。”
“帮助秦国强盛,最后秦国一统天下。”
“为什么没有人去骂张仪,背叛魏国君王,背叛祖国投身秦国。”
“帮助秦国强大,侵占魏国土地。”
“同学,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叶枫的一番话让观众一愣一愣,如果说商朝贵族里应外合背叛商纣王,那么伍子胥就是直接率兵攻打楚国,还将楚王拉出来鞭尸。
楚国对伍子胥一家不好,那么商纣王就对商朝贵族很好了。
先秦文化人不服了,什么叫做背叛君王。
君王不重视我们,难不成我们就一定要效忠君王吗?
凭什么,就凭他是君王。
我就要效忠他,无论好坏。
什么封建思想。
商鞅想到自己的一生,卫国长大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来到魏国也无处施展才华,最后去秦国才得以施展才华。
这都是自己拼命挣取来的机会,难不成要到卫国碌碌无为一辈子。
君王不重视自己,自己为什么要重视君王,效忠君王。
叶枫:“不要这么封建,这些知识分子不欠君王什么东西。”
“你对我不好,我凭什么对你好。”
“知识分子和皇帝,君王的关系也在不断变迁。”
“一开始君王是老板,知识分子是员工,老板对员工不好,员工可以投靠其他老板。”
“到了皇帝关系就开始变了,皇帝是主人,知识分子渐渐变成奴隶了。”
“古代的那些大臣从先秦到清朝,地位一直在下降,手上的权力也在渐渐减少,反观皇帝手上的权力在不断变大。”
“到了清朝,皇权独大。”
“很多人看到皇权扩大,皇权集中,非常兴奋太棒了。”
“但是认真想一下,皇权的本质是将其他人手上的权力剥夺了。”
“集中在皇帝身上,只能由皇帝来施展权力。”
“其他人都只能在皇权之下听从命令,这不不是另外一种奴隶。”
“哪怕是谏言皇帝都要承担巨大风险,说不一定就是死亡风险。”
“皇朝越到后面,谏言的风险越大。”
“特别是皇帝的能力随机,遇到好皇帝就命好,遇到坏皇帝那就难过了,官僚体系的风气很多时候要看皇帝怎么样。”
“皇帝好,当官的人自然学习皇帝,皇帝坏,当官的人自然也学习皇帝。”
“投其所好,才是最快升官之路。”
“而皇帝最看重的就是忠心了,只要天下所有人忠心自己,那么自己的统治力度更加的稳固了。”
“皇帝们自然也要大力推行忠君思想了,无论皇帝怎么样,反正你要效忠皇帝。”
“要不然就是十恶不赦。”
叶枫停下来,对着观众道:“你说商朝的那些贵族背叛了商纣王,却丝毫不提商纣王如何对待这些商朝贵族。”
“这就是你站在了皇帝视角去思考问题了。”
“这里我们就能看到皇帝的恶心之处了。”
“权力的来源是沉甸甸的责任。”
“而皇帝想要享受权力,却不想要承担皇帝的责任,却希望别人手中的权力减少,希望别人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大家才都希望当皇帝,当皇帝多好,太棒了。”
“有一堆人来帮皇帝洗白,多好。”
叶枫继续道:“先秦的价值观不一样,他们对于忠君思想不太感冒,以孟子为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孟子并没有所谓的忠君思想。”
“他对于君王是双向理论,即责任和义务都要承担。”
“做不到那你就不配作君王,我有权利选择君王。”
“不要把后世儒家那一套理论,放在孟子身上。”
“孟子敢对君王这样说。”
“后世儒家的那些人敢对皇帝这样说吗?”
“按理来说,儒家在后世如此受到皇帝的追捧,受到统治阶级的喜欢。”
“先秦的那些君王又不是傻逼,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他们不用。”
“孔子周游列国主张自己的学术,没有哪一个君王愿意实现孔子学术。”
“孔子还被别人比喻成丧家之犬。”
“最后孔子也自嘲自己活得像一条狗。”
“等到孔子死了几百年后,儒家变成了皇帝最喜欢的东西了。”
“这不很可笑吗?”
一位观众嘲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