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眉宇间满是不赞同,“您现在说这些干什么呀?”不说他二老身体还硬朗,就是今天的场合也不适合说这些,还有外人在呢。其中一个还是她的继子。
“正因为有小蔚他们在,我才这会说。"张淑芬不理她,转向安静坐着的三个小伙。
“你们今天替奶奶做个见证,如果他们同意了,以后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许反悔。”
贺权东几人互相看了一眼,要么说还是经历多的人更睿智呢,以张淑芬的年纪,她见识过太多,从战乱到解放再到饥荒,而后又是几年混乱,时代再变,人也在变。
她看过一家人相互谦让着一碗粥,谁也不舍得自己喝,都想给别人;她也见过兄弟姐妹为了一点财产争得头破血流,最后老死不相往来。钱财有时候是保家之本,有时候也是乱家之源,多了未必是好事。就像子女,独生子女不用担心,以后都是她的,可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时候,给谁多给谁少都有可能成为是非。
当家里余钱不多,孩子们也许谁都不甚在意,给她便给她了,可若是这个数额很庞大,他们还会没有意见吗?
谁也无法保证。
人性不能测试,家人之间的感情也经不起消耗。那就在一切还未发生前,先将事情定下来,将来纵然可能也会有不满,但那是你同意的,谁都不能再说个“不"字。
“奶奶,我们明白。“三人不约而同点头,算是认可了“见证者"的身份。张淑芬这才满意一笑,再次问顾家齐,“你爸妈的钱以后怎么分,那是他们的事,我只说我和你爷爷的钱,不给你,你愿意吗?”“……愿意、愿意。“限见老爹的目光也望了过来,顾家齐一个激灵,忙不迭应承。
他刚才的迟疑真不是不愿意!总要给他点反应时间嘛,他又不像他们那样聪明……
顾家齐委委屈屈,顾茉莉拽了拽他,他又马上笑开。虽然生活教会了他一点人情世故,但在家人面前,他始终是那个带着点憨傻的少年。
张淑芬嫌弃的瞥了眼这个小孙子,视线移到大儿子。顾大壮不用她问就赶紧表态:"我没意见!”
“那行,回头我再给家伟拍份电报。”
至于另一个儿子……
“你明天去趟你二叔家。“她交代顾桂英:“将你的打算大致和他说下,问他愿不愿意加入,如果他拒绝,你别的话一律别提,直接回来,之后是赚是亏都与他无关。”
“好。“顾桂英点头,对于明天去二叔家并不抱希望。二叔这人什么都好,只一点一一太抠门。
小时候去亲戚家拜年,条件好的、更亲近的人家会给一块、两块,条件差点的也会意思意思给个二毛、五毛,只有小叔家,每次都是一毛,有时候还会不给,而且饭菜特别简陋。
按理说他们家也是夫妻双职工,条件不差,又不像他们家要养四个孩子,小叔小婶只有一个儿子,生活标准应该会比他们家更高。然而真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仅二叔抠门,二婶也是。两人不仅对别人抠,对自己和孩子更抠。
顾桂英就记得每次去他家拜年,他们都是手里拎得满满当当去,空空荡荡回。而他们到自家,只会象征性的提包桃酥。就这还是因为爷奶在他们家,作为儿子儿媳上门不好意思空手,不然他们真能什么都不带。
但是每每在他们回去时,都会带着大包小包走。除了剩的饭菜,便是她和大哥穿旧穿小的衣服。
可怜她那表弟,明明是极为难得的独生子,从小却只能捡旧衣服穿,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过得比旧社会地主家长工的孩子都苦。这样的两个人,上门去说她要做生意?人家准以为她是去借钱的,估计会立马把她赶出来。
张淑芬何尝不知道二儿子和二媳妇的性格,正因为知道,她才让顾桂英走这一趟。
发财的路子,我告诉你了,是你不要的,到时候真发了,就怪不到我们了。“该老二家的,我已经分出来了,等继文娶媳妇的时候再给他。”继文便是顾大志的独子,那孩子说起来也可怜,明明能过得比谁都好,偏生摊上一对不靠谱的爹妈。张淑芬每每想起也觉得心疼,可是正如顾茉莉所说,一家人、明算帐。
她和老头子三个孩子,积蓄三个人平分,任谁都没法指责半句。属于老二的,她给孙子,因为以老二夫妻的德行,给到他们他们也不舍得用,不如给孙子他们只一个独子,给孙子就是给了他们。
属于大儿子的,她给了顾桂英,让她钱生钱,到时候生的钱全用在大儿子家,也是合理合该一一
那是他们家替她挣的,不属于其他人。
另外还有一份。
张淑芬又取出另一个布包,交给顾玉绪,“这是你的,至于你是留着,还是也交给桂英,那是你的事。”
顾玉绪无奈,在她看来,如今不过是孩子们的小打小闹,无需这么郑重其事,甚至都开始“分财产"了。
但既然亲妈坚持,她也没再说什么,随手便将布包塞给了顾桂英。“我这份和茉莉的放一起,算她的。”
顾桂英捧着两个布包:…
担子更重了!
“姑姑?"顾茉莉张了张嘴,正要说话,顾玉绪摆手,“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