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五年,五年的年终奖,没了!农业过剩产能的经济溢出效应(2 / 3)

,神识扫过自然非常迅速。

而且,这些年为了细致化的计算政绩,内阁更是极致的细致化了考核评级标准。

也因此,石桌上堆积的政绩卷轴非常之多。

先从六部和京城的四品以上官员的政绩考核评级开始,这让坐在外围一圈的六部、督察院、翰林院等官员,都是心中忐忑不已。

毕竟这是皇上带着内阁司礼监,当面评级,而这五年来,他们的政绩又不行,一时间,每个人都紧张的大气不敢喘一声。

当然,这是在本命高原之上,就算他们真的不喘气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有神识辅助,考核评级可以说是非常之快,仅仅只是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完成了从布政使司,到县级官员的政绩评级。

不过此时,包括内阁众人在内,所有人的面色都有些不好看,只因为太差了。

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政绩评级,单单就他们给的,统一只到六品,天知道帝玺评级,去掉不可避免的一定水分之后,还能降到哪去?

七品?八品?甚至是九品?

此外,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百九十三个州、一千一百六十九个县、四百九十三个卫和三百五十九个所。

除了卫所属于军方,毕竟不是战争时代,将领的政绩没有太大变化外,其他省级封疆大员的政绩,均摊开来,只达到了可怜的八品。

等到帝玺提纯政绩之后,估计会降到九。

就连向来政绩领先所有人的山东布政使,徐熙然,这次的政绩评级也只有五品。

注:详见第223章。

可见,巨粮危机之下,整个大明官员阶层的政绩,都受到了重创。

以小见大,可见现如今大明内部的矛盾,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激化到了何种程度。

一时间,在座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六部等官员直接低下了脑袋,紧张的口干舌燥。

内阁众人虽然好了不少,可也是低眉垂目。

他们不敢想象,等到帝玺对政绩进行提纯之后,皇上会如何的愤怒和不满。

“嗡。”很快,帝玺的提纯政绩评级也跟着出现。

这一刻,众人都下意识的朝着石桌半空中的政绩评级看去。

严嵩人看到最终的政绩评级后,都是不由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果然不出所料。

整个大明,上到省级封疆大员下到小县之主,均摊下来,政绩评级仅仅只有九品。

可以说是,堪堪入了品级。

这也就是说,五年时间里,整个大明,官员的政绩都在集体下滑,足以见得他们治下的百姓,此刻对朝廷有多少怨念。

当然,情况说严重倒也不是特别严重。

至少五年时间里,大明各阶官员政绩均摊下来,评级能入品,达到九品,这就说明,大明现如今还没有到百姓怨声载道的地步。

毕竟巨粮危机也只是从嘉靖七十年开始的,五年时间,以大明现如今的体量和财力,还不足以让百姓感受到绝望。

再者说,从嘉靖四十年到七十年,三十年时间,很多百姓虽然已经离去,但也有很多百姓是从那个最艰难,最黑暗的大明走过来的。

见识过,吃不上,穿不上,还要被官府迫害的年代,体会过什么叫真正的绝望,年轻一辈或许不适应,各种抱怨,对朝廷不满,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毕竟粮食产量过剩,最多就是赚不到钱,还不至于让他们饿死,而且现如今的朝廷更是空前的强盛,民生方面搞的非常好。

这些老辈人,还是很愿意支持朝廷的。

当然,不管底层百姓是怎么想,五年时间,给朝廷交出这么一份答卷,对于朝廷内外,但凡是想要进步的各阶官员来说都是灾难。

身处高位的,担心被撸下去,在底下的,担心再也没有晋升的可能。

在嘉靖六十年到七十年之间,大明朝所有官员的状态都是铆足了劲,想要进步。

每个官员做梦都在想着政绩评级达到一品,被朝廷赐下仙法,吃一份仙禄。

做梦都想着如何进步!

可是现在,五年时间,打死他们都没有想到,就因为太想做出政绩了,借着灵气工业时代的浪潮,大力发展农业带动百业,为自己的政绩做出贡献,结果竟然会造成粮食过剩危机。

没错,粮食过剩危机,听听多么陌生又熟悉的词啊,打死他们都没能想到,有一天会因为粮食过多,而造成覆盖整个大明的危机。

自己等人的进步路,竟然是被粮食给挡住了。

真的,说出去都不敢信,打死他们都不会想到,粮食多了,竟然也能成为一件坏事?

更不可思议的是,大明虽然是仙朝,但如今的发展方向发展依旧是农业带动百业,然后农业出现危机,直接让百业跟着遭到冲击。

谁能想到,种地的会对打铁的、织布的各行各业造成冲击,多么陌生的几个行当啊。

五年时间,切切实实的让大明所有官员,都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农业过剩产能的经济溢出效应”对整个国家造成的恐怖冲击。

一不小心,就连他们的官途,不,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