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231章 朱翊钧:父亲可以不是太子,但我必须是太孙!(3 / 4)

小瞧了你了。”心思急转间,裕王淡淡开口,说话间慢条斯理的拿起桌上的凉茶轻抿了一口,轻描淡写道:

“你想要保举之人,”说着,语气一顿,似乎是在回想什么,而后道:

“那个叫申时行的吏部右侍郎,你皇爷爷已经答应让其为瀛州府知府了。”

与此同时,裕王脑海中想起,今天早上,朱翊钧就找到自己说的那番话。

“父王,孩儿有一事相告。”书房里,裕王手拿一本‘丹道大全’立于窗前,瞥了眼面前躬身行礼,神色认真的朱翊钧后,并未说话。

见父王如此模样,朱翊钧倒也不尴尬,谁让自己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个纨绔世子呢?

不过想到自己对未来的布局,有些事情他必须要说,因为时间到了。

“父王,今日玉熙宫议政,皇爷爷很可能会在京城和南京城周边各府,增设‘灵仓’,”说着,朱翊钧看了眼眉头皱起的裕王,知道自己的话,他听进去了,当即继续道:“众所周知,想要增设‘灵仓’就必须铺设灵脉。”

“如今大明人口增长迅速,徐部堂的‘灵气工业时代’还在继续,资源消耗也相当庞大,单单靠现有的‘灵仓’已经不够。”

“因此,必然要新增‘灵仓’,以为朝廷提供更多的灵物资源。”

“不过只要铺设了灵脉,就要做到物尽其用,因此朝廷必然会多出很多修仙大城,就像是南京城一样,将仙道发扬光大……”

随着朱翊钧开口,裕王看向自己这个儿子的眼神中出现一抹惊讶之色。

“看来这些年,你也不是不学无术,”说着,裕王转身放下手里的‘丹道大全’,拉开椅子坐了下来,道:“不过,这增设‘灵仓’与否,还要看你皇爷爷的意思。”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很多你不知晓的东西,”说着,裕王语气一顿,而后面色微沉,道:“你能分析出这些皮毛,已是不易。不过,我更希望这些都是你自己分析出来的。”

听到裕王这番话,朱翊钧知道自己以往给父王造成的印象,让他不相信这是自己想出来的。

“是冯保那厮给你出的主意?”见朱翊钧不说话,以为自己猜对的裕王脸色转冷,“这帮奴婢,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不过这冯保倒是有几分见识,不愧是吕芳培养的干儿子,让他跟在你身边,倒也没有什么坏处,平日里可以与他多学学。”

“不过切记,奴仆终究是奴仆,眼见终究有限,终究不是帝王之道,不可深入。”

帝王之道,并不是说只能帝王学习,皇家子嗣的教育,可以说从小就受这些耳濡目染。

“是。”朱翊钧没有跟裕王争辩什么,今日过后,父王自然会知道,这一切与冯保无关。

“嗯,”见朱翊钧如此,裕王满意点头,道:“说吧,这次又想要什么?”

相比以前想要什么,都是找他母亲李氏,这次知道利用朝堂之事来为自己谋利,已经算是进步了,想到自从父皇放弃自己,就没再关心过这个儿子,他对自己来说更像是一种争斗工具。

一时间,裕王心里倒是有了些愧疚。

“孩儿希望父亲今日前往玉熙宫议政,若是有合适的机会,就请父亲推举一人为知府,此人乃是吏部右侍郎,申时行。”

朱翊钧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灵脉铺设,灵仓增加,九王必定入场,朝堂局势要开始全新的权力洗牌。

徐璠的“灵气工业时代”发展,让大明发展速度暴增,土地改制第三第四阶段必将开启。

到时候,朝野内外都需要能镇得住的人来兼顾大局,所以徐阶等人必将回归内阁。

但这些,他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到时候父王自然会主动询问自己。

思绪收回,裕王微微吸了一口气,而后看着面前的朱翊钧,道:“说吧,到底怎么回事?想必不是什么收人好处吧?”

没错,今天早上,在朱翊钧说出让自己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推举这个申时行做知府,起初他只当是这小子收了别人什么好处,所以才会保举此人,为此他还发了好一通脾气。

虽说内部又是了是正三品,知府只是正四品官,可知府乃是实权职位,吏部右侍郎?别忘了吏部还有一个左侍郎。

若是担任“府计财富”逐年上升之地的知府,那完全就是明降暗升,若是朝中再有人的话,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跳板!

一旦再次升任,那可就是六部,乃至于督察院或是布政使这种封疆大员级别了。

未来,大明必然是要全民修仙,铺设灵脉的,一旦成为某方封疆大吏,可以说是福泽整个家族了。

可见,搭上朱翊钧这条线,这个申时行费了多大力,此人野心不小。

也正因为担心朱翊钧被人当枪使,他才会愤怒。

不过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打定主意,不会提拔此人,只是没想到,朝堂局势,风云突变。

徐阶被调回内阁,瀛州府知府的位子也就空了,存着下一步闲棋的想法,他便推举了此人。

在他看来,这个申时行,能把主意打到朱翊钧身上,可见也是个有能力之人,或许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