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斯隆研究奖(2 / 3)

上怎样的生活。

可许青山和江浣溪相依在这里,却在聊着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结构全新思想的数学世界。

人和人之间如果没有共同话题的话,说上一句话都会觉得厌烦。

可如果有,那说上千句万句也依然是从始至终的欢喜。

只是刚及深夜,许青山挂在电脑上的邮件便显示收到了新邮件,这让许青山和江浣溪都有些意外,也没有耽误,由坐在许青山怀里的江浣溪打开。

因为许青山现在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如果只用一个邮箱,那很容易错过各种各样的重要消息。

所以划分出了几个邮箱,有实验室研究团队专用的邮箱,也有许青山官方公开的邮箱,还有许青山在国际学术界认识的朋友们拿到的交流用的邮箱,以及他的私人邮箱。

会实时挂在他电脑上的,只有后两者。

这个点的话,大概率是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好像是查尔斯先生的邮件,我看看,嗯,落款是查尔斯·费弗曼。”

江浣溪离电脑比较近,她一边看着一边把电脑挪得离许青山近一些。

打开邮件,却是一个大大的“congratulations”。

“你帮我看看,看看你最近还有没有好好看英语。”

许青山笑着说道,手上的动作却没见少。

“嗯好像,你拿奖了?”

江浣溪看着电脑,无视了许青山在自己身上作怪,有些惊讶地说道,这下她直接把电脑搬起来,端在许青山面前,让他自己看。

“拿奖?什么奖?我也还没有参与什么评选啊?”

许青山有些奇怪,大半夜的突然来了个邮件跟自己说拿奖了?

他认真看了看邮件。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原来在上个月的时候,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10年获得了斯隆研究奖的青年学者名单,总共有119名科研人员。

这个成立于1955年的奖项,是用来支持和奖励仍然还在职业生涯初期、具有杰出才能和超强潜力的科学家,事实上这个基金会的眼光也确实很好。

斯隆研究奖颁发给119名年轻科学家,并不是只有数学,而是同时涵盖了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物理学。

每位获奖者都会得到5万美金的奖金,用来作为后续研究的费用或者支撑生活的开支。

斯隆研究奖或许在民众眼中名声不显,但在业内却是公认的诺奖风向标。

当然,说个乐。

数学没有诺贝尔奖,计算机也没有。

可尽管如此,自从斯隆研究奖创立以后,该奖项获得者有38位获得了诺贝尔奖,57位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在数学方面更是有14位获奖人拿到了菲尔兹奖,而从1983年才开始颁发的经济学斯隆研究奖,则是有9位拿到了克拉克奖。

克拉克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就像是菲尔兹奖,也是业界公认的年轻经济学家的最高荣誉。

而在2010年斯隆研究奖的名单中,许青山俨然在列。

而且让人更加意外的是,许青山却是同时获得了数学奖和计算机科学奖,要知道,许青山在计算机上虽然因为那个夏天的躁动带来了不少热度,可要从真金白银的成果来看,给他的数学提鞋都不太配。

可斯隆基金会的评审组依旧把计算机科学奖颁发给了许青山,也不知道这是因为许青山如今和北美计算机学界来往十分密切而带来的附加福利,还是他们真的看中了许青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绝佳天赋。

许青山看完了邮件。

查尔斯·费弗曼发来的邮件其实祝福只是顺带的,真正的目的,是来帮斯隆基金会的人问问,许青山怎么没有回复他们的邮件,是不是工作太忙疏忽了,还是没有领取这个奖项的意愿。

许青山怎么可能不领奖,又没有什么场外因素。

他前思后想,后面根据查尔斯发给自己的线索,在自己对外公开的邮箱里找到了被夹在一堆千奇百怪的邮件中间的获奖通知。

他给斯隆基金会回复了邮件,表示自己愿意领取奖项,只是想咨询一下是否需要前往美国去领奖,还是可以远程领奖。

或许是太平洋对岸的基金会人员已经等候多时,许青山回复后没几分钟,对面就在邮件回复里跟他聊上了。

斯隆研究奖并不需要本人去领取,只需要许青山填一下表格,签一下领奖书,用传真打过去就可以,而奖金则是会直接发放到许青山的境外账户之中,像这种学术研究奖金,基本上都是免税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一样。

世界强国对于科技的饥渴是显而易见的。

只不过,许青山还很好奇地问了一嘴,自己这是领了两个奖的话,奖金是不是能有两份,达到10万美元的额度。

很可惜,他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斯隆研究奖是按照人头来的,计算许青山一个人把7个领域都领一遍,他也只能拿5万美金。

从这位工作人员的描述里,许青山还知道了今年拿到了斯隆研究奖的总共有10位华人,其中包含了一位许青山前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