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大明国运之兴衰,与晋祠是否完好毫无关系(中)(1 / 2)

就在朱棡与朱元璋即将陷入僵持状态的关键时刻,那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氛围仿佛一层坚不可摧的屏障,将两人紧紧裹在其中。

朱棡虽然低着头,却依然能感觉到朱元璋那如芒在背的冷冽目光。

他又实在难以割舍对公输器的执念,正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此时,太子朱标的声音如同划破夜空阴霾的一道曙光,从御书房门外清晰地传了进来。

“父皇,儿臣求见。”

那声音不卑不亢,沉稳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急切,仿佛他在门外已感知到屋内剑拔弩张的气氛。

朱元璋听到声音,微微皱眉。

原本冷冽的目光微微缓和了些许,却仍带着几分凝重。

只见他沉声开口说道:“进来。”

朱棡闻言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也略微放松了一些,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只见朱标迈着沉稳而矫健的步伐,迅速走进御书房。

他身着一袭素色蟒袍,头戴紫金冠,神色凝重而不失端庄。

进入书房后,朱标先是神色恭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礼。

随后他的目光扫向朱棡,见其神色紧张,便顿时心领神会。

朱标深知父皇与朱棡之间,恐怕是因某事起了争执,而这争执或许还颇为棘手。

他微微顿了顿,试图用自己的到来打破这紧张的僵局,让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有所缓和。

“爹,儿臣认为大明国运之兴衰,与晋祠是否完好毫无关系!”

面对口出惊人之语的朱棡,朱元璋原本还强压着怒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仿佛被点燃的干柴,“腾”地一下,怒火就直冲脑门。

只见他双眼圆睁,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朱棡。

那眼神仿佛能将人穿透,里面燃烧着的忿怒,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紧接着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啪”的一声巨响,震得案的笔墨纸砚都跟着跳动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动静,让整个御书房的空气都为之一颤。

“老三,你好大的胆子!”

朱元璋怒不可遏,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御书房,带着无尽的威严与愤怒。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亏你说得出口!”

他此时气得胸脯剧烈起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额头青筋暴起,仿佛一条条扭曲的蚯蚓。

在朱元璋看来,朱棡的这句话简直是对皇家威严的公然挑衅。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三儿子竟然会在这御书房内说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话语,这让他如何能不火冒三丈?

朱棡也被朱元璋这突如其来的盛怒吓得脸色惨白,身体止不住地颤抖。

原本准备好的言辞此刻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剩下满心的恐惧与懊悔。

整个御书房内,此刻弥漫着令人胆寒的愤怒气息。

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席卷而来,将一切都摧毁殆尽。

朱标见状连忙开口劝说道:“爹,三弟并非是有意忤逆你的旨意,实在是公输器的生死过于重要。

毕竟眼下无论是蒸汽机的整体图纸设计,还是新式火器的研发,都已经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倘若这个时候负责主要工作的公输器被锦衣卫扣押,势必会影响到火器监等部门的正常运转,同时也会严重打击工匠们的积极性。

因此儿臣建议父皇能够从大局出发,慎重考虑对公输器的惩治措施。”

看到向来稳重且识大体的朱标,此时竟也站出来为公输器求情,朱元璋心中着实一怔。

他原本满是怒容的脸,神色渐渐起了变化。

朱元璋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从朱标身缓缓移开,望向御书房内的一处角落。

他的眼神中透着深邃与复杂,不由得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此时朱元璋的脑海中思绪翻涌,如同湍急的江水。

朱标此举绝非一时冲动,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

这公输器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重要性,能让向来顾全大局的太子出面求情?

朱元璋深知朱标自幼接受皇家正统教育,一言一行皆以江山社稷为重。

此次为了公输器打破常规,想必这器物背后,隐藏着某些关键线索或是特殊缘由。

难道说这公输器与晋祠的诡异事件之间,有着更为紧密且隐秘的联系?

又或者,朱标知晓一些自己尚未察觉的隐情?

想到这里,朱元璋微微皱起眉头。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御案轻轻敲击,一下又一下,仿佛在权衡着诸多利弊。

朱元璋内心思酌着:若顺着朱标的请求,对公输器的处置网开一面,是否会对晋祠事件后续的调查与应对产生影响?

又是否会引发其他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可若是驳回朱标的求情,不仅会打击太子的积极性,而且也可能错失公输器背后或许存在的关键信息。

一时间朱元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内心的思索如乱麻般纠结。

就在这时,朱棡忽然开口建议道:“父皇,儿臣认为咱们可以针对公输器这种情况,采取新的服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