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2 / 2)

人连忙起身,跪得久了,腿都有些麻了,在人手底下浸淫多年,还是蛮有眼力见的,这架势,是碰到了要事,立刻就要出门。哪怕双腿酸麻,他也坚持着跑前跑后,就要替冉黎张罗马匹的事情。“不用了,这些事情自有人准备。”

瞧他撑着一把破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可怜兮兮的,从卢县到这里,也是骑马跑了整整三天的,必然是极累了,如今,倒也不缺他这一个人来跑前路后。

“这边也没有什么事情了,现在也不早了,外面雨大,你在这里住上一晚上吧。"冉黎少有地这样和善地与底下的人说话。“多谢郡主好意,只是小的家在不远处,今晚就要回去。”回家?对于冉黎来讲,堪称一个陌生的词汇,家是个什么东西,她不大清楚。

听着外面的雨声,她问出来一句话:“这么晚了,雨又下得这样大,你还要回去?”

得到了一句肯定的回答。

冉黎抓了一块银子,放到他手里,又到屋里拿了一个斗笠给他:“外面雨大,最近的村镇离这里也不算近,你先拿着吧。”那人受宠若惊,对着冉黎又跪又拜,这个时候,恰好冉黎的亲信把东西收拾好了,十几个人并着十几匹马,踏进了雨中。霍州刺史不久后便会派人过来的消息,顾贞也收到了,比他想象得要急得多,还带了十几个人偷偷过了边境,往卢县行来。也不知道冉曦是何身份,不惜惹得大丞相大动干戈。冉黎也是一定要过来的,顾贞估计她不出三天就会到。在这三日之内,就得离间山寨中的人与乾朝的关系,不要让冉曦落入乾朝人的手中,也要离间他们与冉黎的关系,不然,自己恐怕很难在这些人当中全身而退。

休息了几日,顾贞的发热基本好了,一个大早,便把冉曦叫了过来,把乾朝的人将要过来的消息同她讲了,略去了冉黎的那一段。“你与他们呆得久些,对他们有什么了解?比如说在什么地方与乾朝的人并不相和?”

哪怕只有三天,顾贞依旧不慌不忙,将问题抛向了冉曦。冉曦抬头,正对上他的笑容,她却低了头,下意识地避开。她是知道原书剧情的,后续又去刻意打探,对他们的了解可不止一些,都说了出来,待到日后一一应验了,他们怕不是把她当做怪物看待,好不容易穿书获得了新生,冉曦是格外珍惜这次机会的。可是,一想到未来一片荒芜,各人都走向各自了悲剧的结局,心便揪起来得痛。

她想好好地活着,也想身边的人好好地活着,更想天下太平,不再陷入战乱当中,不会有累累的白骨堆积如山,想尽自己一切所能,改变既定的结局。因而那天,她在闲谈的时候试探过裴容,说近几年的夏季常常多雨,卢县的堤坝也不大牢固,当时裴容听了,愁眉不展。几乎就在这一刻,冉曦确定了日后在黄河堤坝上做手脚的,肯定不是这山寨里的人,不是乾朝人,就是蜀州人。

冉曦倒了一杯水,丢了些茶叶进去,看叶子在水中一点点地舒展开,渐渐将水晕染上浅绿色。

将干燥的嘴唇湿润了一下,笑起来的时候,终于不那么费力了。“知道一些,因是在卢县长大的,他们还是对故乡还是热爱的,若是乾朝的人为了利益,要让这片土地白骨如山,他们大概是不愿意的。”说到这里,冉曦本想点到而止,但是顾贞偏偏用一双潋滟的眼睛专注地瞧着她,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其实,以顾贞的聪慧,她瞒得了一时,也瞒不过一世,还不如直截了当地与他讲了。

冉曦晃了晃杯子,接着道:“比如,我说起来,若是堤坝被洪水冲毁,他们都不愿意接受。但是我感觉,乾朝的人很有可能乐于看到我们这里出了这种事情。”

甚斟酌了片刻,冉曦才说出来这番话,把自己与大昭并在了一起,与乾朝撇开了关系,且把乾朝往歹毒了想,可是她仍然在心里认为,姐姐是不会做出来这种事情的,可是此时顾贞,大概是不会相信的。如今,还是先稳住顾贞,在搞清姐姐那边的情况,她有一种直觉,能够裁决大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顾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