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2 / 2)

眼,却瞬间攫取了她的心神。

她低垂着眉眼,面颊隐隐发热。

这时,王闰之起身为她挽起发髻。

收拾整齐后,圆娘起身向众位宾客行揖礼,而后返回厢房加衣。苏轼见圆娘走了,又悄悄对王闰之说道:“难怪这小子到饬了这半响,果然效果显著。”

王闰之拍了他一下,嗔道:“年纪一把了,也没个正经话,待会儿宾客们问你圆娘可许了人家?看你怎么答?”

“那自然是许了的。"苏轼自然而然道。

“恐怕不行,圆娘前头刚退婚,后脚就许了人家,咱们坦荡荡,恐怕背后有人乱嚼舌根,于圆娘的名声有碍。"王闰之担忧道。“那……说没许?"苏轼道。

“也不妥当,依长公主对圆娘的宠爱看重,但凡多问一句,或者皇家多关照一句,圆娘的亲事恐怕就不是咱们能说了算的,此处不得不深思。“王闰之分析道。

苏轼脸色愈发凝重。

朝云不由说道:“不妨说在相看着,已有了眉目。”苏轼点了点头赞同道:“甚好,甚好,就这么说。”这时圆娘加衣回来,在拂霜的搀扶下,继续跪在蒲团上,蜀国长公主缓缓走近,在鎏金盆里净了手,为她轻轻簪上金镶玉花头簪,镂金花头桥梁钗。圆娘身穿栀子黄抹胸,莲色素罗上襦,球路纹绛红百褶裙,泥金海棠花纹缘边绛罗褚子,脚踩彩罗花草纹弓鞋。

待蜀国长公主为她簪好花簪后,圆娘俯身跪拜谢礼,又朝师父师娘作揖行礼,转身朝诸位宾客作揖行礼,而后又被拂霜搀回厢房。众位宾客惊疑不定,普通人家的女郎及笄礼只需一加便可,官宦人家的女眷才会二加,看刚刚圆娘的举止,莫非还有三加不成?三加那可是独数于公主的礼节!

这林小娘子再怎么出色,也不能和公主相提并论吧!蜀国长公主见大家疑惑,不由笑着解释道:“三加之物俱是官家御赐。”苏轼领着苏家家眷叩谢皇恩。

大家看苏轼的眼神都变了,官家给苏轼的弟子赐赏,那是不是说明苏轼圣眷未消,甚至……离起复之日不远了?!

苏轼敛目苦笑,他知道大家在想些什么,实际情况跟大家想象的正好南辕北辙,官家是想起用他不假,奈何政事堂不同意,官家也是憋了一肚子火,正走起上监察御史们没事儿就去蜀国长公主府听墙角,一番添油加醋弹劾,搞的官家更是火大。

蜀国长公主留在京中就想跟御史吵架,前往封地吧,皇兄母后又舍不得,两厢折中,恰逢圆娘及笄礼,她索性前来凑个热闹,皇兄得知她要来黄州,故而赏了这些东西。

圆娘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身上添了鹅黄素罗大袖,缠枝牡丹提花罗直帔,缠枝花草纹金帔坠,凤头连珠缀玉翘头履,蜀国长公主又为她冠戴两凤来仪缕金银冠,金荔枝耳坠。

宾客看得直咋舌,这样盛大的及笄礼在臣子之家可不多见。果然及笄礼结束,大宴宾客之际,众人围着苏轼问圆娘的亲事,苏轼照朝云说的一一搪塞,众人不甘心,打破砂锅问到底,到底是谁家儿郎如此幸运?苏轼但笑不语,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谁家的,谁家的都不是,但如果圆娘真的要选婿,他还是觉得辰哥儿最好。

在爹爹眼里天下第一好辰哥儿此刻正在内心鞭策自己呢,圆妹这么好的小娘子,自己得再加把劲才能配得上吧!

前院的宴席都在谈诗论道,大热天的,圆娘行过及笄礼后又将厚重的礼服脱下,换了轻罗衫子,她拉着圆娘辰哥几等人去水榭旁吃吃喝喝,倒也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