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漫天星星不眨眼(1 / 2)

秦湘坊的画舫走了很久,王之策依然沉浸在在看到风景中,时间到了午夜,洛河边有多游人离去,小贩也都准备回家。

那个拿着风筝的孩子一直跟着王之策逛荡,孩子也是京都本土人士,也是他给王之策指路,也给王之策介绍了很多他知道的小事。

那孩子对黑驴很是亲近,或者说稀罕,一路上也不愿意下来,王之策也只好由着他。

王之策起初问他家在哪里,什么时候离去,孩子说没事,他就爱玩,父亲是敢管他还是咋滴,小心他一哭二闹。

一道声音从后边传过来,王之策回头一看,是一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

骑在驴上的孩子听到中年富商人的叫声,连忙一溜烟的下马,手里的糖果也不肯丢,跑到中年的旁边老老实实的站着。

不过那孩子却并未听他的,踮起脚尖在父亲耳朵边不知道说了什么。

“不如你把它卖给我吧,我挺喜欢骑着它玩儿的。一想到别院的那些孩子都比着骑什么妖族血统的马和兽,我带着黑驴过去,多拉风呀,你放心吧,我肯定会对它好。”

王之策这才知道这孩子半天没离开,是看上自己这头大黑驴了,等着家里人来给它买下。

他本来也是想看着把黑驴卖给哪家馆子,毕竟他离开的时候宋金涛就说过,它生来跟火烧有缘,最后回归到火烧里,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那个中年商人倒也阔绰,从袖里拿出五十两银票递给了他。

虽然嘴里说着要那孩子好好对这个驴子,可他还是麻溜的把银票揣进怀里,顺便把嚼头都送了出去。

“这个,我已经找好客栈了,不需要麻烦,而且我到京都还要考青藤五院,所以也不能去别的地方。”

王之策为难的摇了摇头,说道:“总要试试嘛。”

骑在黑驴上的孩子笑着说道:“我的名字叫刘封,这是我的父亲,叫做刘德,我家在城南边,你以后可以来我家玩。”

中年商人刘德嘴上没有说什么,牵着黑驴转身离去。

现在的少年真是心比天高,没有修行还想考进去,真是痴人说梦而已。

夜更深了,青衣少年一个人在街上游荡。

万一别人只是客套一下,他贸然答应,岂不是尴尬。出门在外,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

京都物价这么贵,吃碗面都不舍得,哪里敢住客栈。

如果考上学院,那还要在京都待上几年,没有银两怎么活得下去。

长椅确实很硬,不过少年郎的筋骨还是很硬的,也不怕春寒。

他没来由的想起十几天前他在天回镇后山遇到的那个黑衣人,那个时候也不知道黑衣人对他做了什么,他的识海里也是疼痛难当,只是昏迷醒来又好了很多。

王之策迷迷糊糊的躺着,脑海里顿时又想起来自己在长春观看到的那些书,现在他知道那些都是修行典籍,而他已经见识过,世上是真的有修行者的。

……

万年以前,人类看到天书碑上的文字后,解其意。随后在自然界里寻找那些能够帮助身体强壮的媒介,就比如说太阳的光芒,星星的光辉。

然后经过无数先贤的摸索,觉得太阳的光芒太过炽热和暴烈,最终把星光定为和天地沟通的桥梁。

所以说要想修行,第一步就是要寻找到自己的命星,和那个星星达成契约和联系,最后能够把那个星星作为自己通往修行彼岸的路线,慢慢的成长,把星辉融入自己的身体。

毕竟人不可能真的跑到星星上去和人家商量,说你好呀,咱俩处不处。所以通过神识飘到星海里,这是修行之前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寻找到那个愿意和自己达成契约的星星,之后便能踏入修行之路。不过每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修行天赋好的人,就能够和命星强大璀璨的星光订立契约,那么这个人此生得到的星辉比别人更多,开的幽府更完美,自然修行路上一步千里。

之后修行的第一个境界就是洗髓。

第二个境界是坐照。

第三个大境界就是通幽。

第四个大境界叫做聚星。

再然后就是神圣境界。

最后那个境界好像叫做神隐,大概是能够隐藏于天道之中,超脱于世俗之外。

……

所以他脑海里的文章太多,那些文字聚集在一起,仿佛就是一个虚无的星海。然后那些星海逐渐凝结成为一片浓雾,也像是洛河里的水雾一样,聚集在脑海里。

王之策不知道,他只是闭眼梦了一刻,就已经凝结出了神识。

或许真的,他已经读过很多书了,或者说他真的很擅长读书。

他看到凉亭上的檐角,看到灰色的瓦片,看到了缝隙里的灰尘,十分清楚。

再往上,他看到了京都的亭台楼阁,比如雍和宫的房梁,锁龙井的井绳,南锣巷的巷弄,奈何桥的桥洞,合生街的幌子都是那么生动真切。

王之策想起来了,那里就是天书陵,即便是这么高的地方,依然是那么神秘诡异。

再往更高处,他的神识终于飘到了无尽的星海里,四处空旷无物,只有一些光点在不停的绽放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