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偌大的殿内全场鸦雀无声。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回想昔日,在大秦铁骑统一六国的歼灭战争中,不知道曾有多少六国的王宫贵族。
——春秋时期的七国之间,因为互相之间通婚、联姻,所以七国之间的王室、宗祠,很多都是亲戚关系。
所以,在遇到灭国战争的时候,很多国家的王室,都通过托关系,或者是收买那些宗族的遗老,来给自己求情,不要灭了他们的国家。
没有选择让步。
施行的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方略吗?
那当初自己何必开始这场统一七国的战争,把天下七国纳为同一块版图,共享同一片山川风月?
自己好好的在七国诸侯里面,当诸侯盟主,接受其他诸侯国的顶礼膜拜,称臣纳贡。
何必现在,宁肯遭受天下的指责,背负暴君的骂名,费力不讨好的将六国翦灭,归于一统?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为了帝国的一统,为了六国原来的遗民能够真正融入到大秦帝国中,同化为秦民。
原本自己在朝堂上面,提出这样的“焚书”政策,供给群臣们讨论、议论,是因为自己一开始也有些拿不准,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否太过残酷、暴虐。
但是现在经过李由的这一番进言,祖龙那原本有些迟疑、犹豫的内心,现在重新坚定下来。
纵然千秋骂名又如何?
......
那么你最开始直接说要将天花板给拆了,那么退而求次,屋子里面的人可能就同意让你在天花板上面开一个天窗了。
现在。
现在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的表情。
现在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着手驳斥自己的言论。
片刻,还是淳于越第一个出声说道。
“焚书还不够,还要坑杀儒生?不知道那些诸子百家的门生故吏,是如何惹了李大人,现在竟要进谏将他们赶尽杀绝?”
李由坚持立场,没有任何退缩。
“因为他们不听话,始终不愿意真正归顺、臣服于帝国!”
“既然他们已经如此敌视、反对我大秦,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意、考虑他们的看法?难道还任由他们在那里伸着脖子狺狺狂吠吗?”
“他们不还是依旧维持着平日正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在帝国的土地上面勤恳耕耘吗?”
“这,这,你......”
但是支支吾吾的想要出声反驳,却发现李由讲的话没毛病。
在这咸阳宫内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对外,跟帝国内的那些普通老百姓,还真没有任何关系。
到了最后,淳于越半晌才颓靡的蹦出一句:“反正此举太过血腥、残暴,是将我大秦推向万丈的深渊,要留下千史骂名!”
“相比较而言,刚刚丞相李斯大人所说的焚书,都比这样的做法要现实的多,最起码人家只焚书不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