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温柔与慈爱。竹下跟在一旁,目光却时常游离,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思索,看似在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实则满心都是那本《论持久战》带来的强烈冲击,思绪早已飘远。
夜晚,等丝语睡熟,惠子回到房间,拿起一本书坐在窗前阅读,目光却不受控制地不时飘向书房,忍不住深深叹息,果不其然,书房的灯又固执地一直亮到深夜。随着时间的推移,竹下在陆军大学的课程愈发繁重忙碌,如山的课业与高强度的训练压得人喘不过气,但他每晚仍会挤出时间,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研读那本改变他认知的《论持久战》。他开始在课堂上不自觉地思考战争的本质,对一些激进的军事观点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原本坚定不移的信念,如同被侵蚀的堤坝,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这一变化,如同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被他敏锐的同学和教官察觉到。
“竹下,你最近怎么了?上课总是走神,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一位同学满脸关切,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担忧问道。
竹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如同贴在脸上的面具,生硬而不自然:“没事,可能是最近太累了。”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思想正在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内心世界如同经历了一场强烈的地震,一切都在重构。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当教官激情澎湃地讲解着最新的战术部署,宣扬着通过激进的进攻迅速征服他国领土、获取资源的理念时,竹下感觉自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论持久战》中对战争全局的深刻剖析。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方向,突然站起身,声音洪亮却又带着一丝颤抖,打断了教官的讲话:“教官,恕我直言,我认为这种战术看似勇猛激进,实则忽略了战争的持久性与复杂性。仅仅依靠闪电战和短期的军事优势,难以彻底征服一个拥有深厚底蕴与顽强抵抗意志的国家。战争并非简单的兵力与武器的较量,更是资源、民心、战略纵深的长期博弈。就如中国,其广袤的国土与坚韧的民族精神,注定这场战争不会如我们预想的那般迅速结束。我们若一味强攻,陷入持久战的泥沼,将会面临资源枯竭、兵力分散、国际舆论压力等诸多困境。”
此言一出,课堂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竹下的话惊得目瞪口呆。教官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的双眼圆睁,死死地盯着竹下,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脸上写满了愤怒与难以置信:“竹下,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这是陆军大学,是培养帝国优秀军人的地方,不是你传播异端思想的场所!你这是对帝国战略的质疑,对军人荣誉的亵渎!”同学们也纷纷交头接耳,眼神中有的充满了震惊,有的带着不解,更有几个平日里与教官关系密切的同学,满脸怒容,对着竹下指指点点:“竹下,你是不是疯了?怎么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我们是军人,服从命令、奋勇杀敌才是我们的职责,哪有你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道理!”竹下站在原地,迎着众人的目光,心中虽有些许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豁出去的坦然,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前方等待他的,或许是狂风暴雨,但他已无法回头。
回到家后,竹下一脸疲惫,竹下俊将钢笔尖重重戳进墨水瓶,洇开的墨迹在战术图上晕染成狰狞的怪兽。窗外夜樱簌簌,月光像冷铁贴在他挺直的军装领口,陆军大学校徽在台灯下泛着青白的光。
“支那战场伤亡比已达1:4......“他猛然合上机密战报,手指神经质地摩挲着压在镇纸下的《论持久战》。书页间夹着惠子的桔梗花书签,淡紫花瓣在煤油灯下透出血管般的纹路。
隔壁婴儿室传来丝语的啼哭,竹下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鬼使神差地翻开第37页,铅笔划痕如蛛网缠绕着某段文字:“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钢笔从指间滑落,在榻榻米上溅出暗红血点。
“夫君?“纸门拉开一线,惠子抱着襁褓站在逆光里。竹下霍然起身,军靴后跟碰撞的脆响惊得丝语又哭起来。他看见妻子睡袍领口滑出的翡翠坠子——那是去年南京陷落时,他送给她的“战利品“。
“我在修订华北扫荡方案。“竹下用身体挡住书桌,佩刀绶带扫落了惠子插在青瓷瓶里的山茶花。花瓣落在丝语皱红的小脸上,像未擦净的血渍。
晨雾漫进回廊时,竹下发现战术笔记的空白处爬满陌生的字迹:“空间换时间......游击战......“他抓起钢笔想划掉这些叛国言论,笔尖却悬在半空颤抖。陆军大学教官的咆哮突然在耳畔炸响:“諸君、覚えておけ。支那豚への情けは、そのまま天皇陛下への刃向かいだ!“
竹下将《论持久战》塞进《战争论》封皮时,看见惠子站在镜前梳头,檀木梳齿间缠着几缕青丝。镜面倒映着梳妆台抽屉半开的漆盒,里面躺着三本《改造》杂志——去年已被列为**的左翼刊物。
宅邸的紫阳花开始变色时,惠子在《草花通信》里摸到了凸起的针孔。这本园艺杂志每月准时寄到,封皮带着南京玄武湖潮湿的水汽。她跪坐在茶室地板上,青紫色绣球花照片下,针孔组成《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