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舰队第二部分在迂回作战中失去联络;
第二舰队失去联络,但可以确定的是现代级旗舰“长江”号已经被击坠了,张宁以下的全部司令部成员阵亡……
我在共工要塞的会议室里向高级军官宣读这份战报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过了许久,辛巴才冒出了一句:“诸神之黄昏哪”。
毕竟那个集团中除了张宁之外都是会打仗的实战派。战况会如此惨烈,当真出乎想象。最糟糕的是他们现在被动摇了根本,整个集团基本已经被打乱了,汇聚在一起向我们发来战报的只有第十和第十一两个行星守卫舰队,而且发了之后便立即转进到不知哪个方向去了,根本找不到,更不用说另几个被打散了联系不到的舰队。
而他们的战果则一塌糊涂,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威尔逊签名发来的这封战报上竟然写着“消灭敌军巨舰六百至两千艘,战斗机四千到八千架”这种让人看着头大的数据,下面解释说:首先,因为几个舰队失去联络,无法精确取得统计数字;其次,费里亚军往往在战斗机重度受损时便撤回去修了,下一仗上来的很多都是修过的看起来还龇牙咧嘴的破飞机,这个算不算消灭,算几次消灭,定义难以拿准,因此这个数据是推算出来的,仅供参考……
“这个数据相信不得。”司徒江海说:“即使我们不该怀疑B集团那些装备了不少现代级的大型舰队的实力,他们也绝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战果。我认为A集团将面临与B集团作战的1/2甚至2/3的敌军兵力,即5000-7000架。以A集团的战力,恐怕是难啊。”
“能主动打到敌军的家门口,这种事几年前都不曾想过。敌人也是吃了时间非对称流逝的亏,他们聚集部队的时间比我们少多了。现在我唯一想不通的是,他们既然有这么大兵力,为什么当年却要急不可待地纠集了那么一点点陆军为主的兵力便对北都发动突击?”
没有人能回答我。我摇头叹息了一阵,综合了与会高级军官的意见,给奥维马斯写了封信,问:“阁下率众横越宇宙,大小四十余战皆获全胜,威名已扬于天下。目前情况不利,是否考虑先行撤回,稍做休整后再行打算?”
奥维马斯的回复一天后就到达了:“张宁集团也是本阁麾下,他们的失败已令宇宙舰队蒙受巨大耻辱。敌酋在前,不破誓不还!”
虹翔则在信中坦率地说出了他的想法:“按眼下情况,撤是明智的,效果却不见得好。B集团毕竟还有一半的残余力量在那里游荡,如果我们不去收容,不仅让将士齿冷,而且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还有宋春雷那家伙——把我的另一半舰队不知带到哪里去了,我相信他没死。那可是一支行星攻击舰队,运气好没什么损失的话,会是一支非常强有力的力量。还有耻辱之名的问题。我们此时回转,B集团在尼普尔森蒙受的耻辱将由全军承担,这种污名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现在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不日将有结果。你们的行进速度太慢了,看来这一战已经帮不了什么。看情况吧,起码要到达秃鹫要塞,稳守最后一线。只要守住了那里,此次远征就算整个翻盘,从最后结果上考虑,也是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两天后,A集团开始行动。在前面四十多次作战中受损最小、实力最完整的奥维马斯舰队率先跳入尼普尔森门,与在附近警戒的一百多架费里亚战斗机交火了一个小时,成功地把他们赶出了该空域。随后紧跟而来的陈香妲舰队转向朝尼普尔海姆方向驶去,开始执行对B集团的集中收编任务。
行动前,虹翔才写信告诉我,他的任务是在奥维马斯和郭英雄引诱费里亚空军到宇宙中作战时,伺机率本队封锁尼普尔海姆。
虽然他的舰队号称“行星攻击舰队”,可那里不是个无人行星,而是敌人的大本营。即使对方在与B集团的战斗中受损当真有那么严重,这个任务也太艰巨了。我立即回信说:“不要勉强,切勿命丧尼布楚。”
别人看了我的信,大概会晕上半天,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地方。然而虹翔很了解我又是懒得称呼那么复杂的名字,随口给那里起了个简单的外号。他收到回信时刚跳出尼普尔森门不久,正等前面的郭英雄舰队出发,看了信便哈哈大笑道:“众将官,兵发尼布楚去者!”
于是,尼普尔海姆从此就被取了个地球上小无可小的地方名称,皆我与虹翔之过也。
远征时间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先后进入尼普尔森的远征舰队两大集团陆续与费里亚空军发生激战。先行抵达的B集团因独立承担规模出乎意料地宏伟的敌军之攻击,损失非常惨重。在溃军收容工作中,作为临时指挥的第十舰队又遭到夹击,威尔逊当场阵亡。不过我们知道这些时,已经是尼布楚会战结束之后的事了。
A集团的战略很简单,但非常考验将帅的执行能力:由号称最善于防御作战的虹翔带队,趁敌军大部队被郭英雄和奥维马斯舰队吸引之际偷袭尼布楚行星的费里亚空军基地,对其后勤保障和恢复能力予以力所能及的最强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