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2 / 3)

个好消息告诉各连队。营部的广播员在广播上通报了这两个好消息。通过这些天的记录,观测数据,三名技术员得出大泽上的积温具备了播种水稻条件的结论。三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们跑出苇棚,去找毕政委,询问毕政委稻种什么时候到。

三人跑在半道上,“稻种后天到达大泽”,每一个字,都是一击鼓声,剧烈地敲打三人的耳鼓。

三人高兴极了,抱在一起欢呼。

大泽上的知青都和他们一样高兴,在荒原上,眼中含泪喊:“逆流而上,不甘平凡风……愿意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①国家需要他们戍边,他们来了,国家需要他们垦荒,他们就能拿起铁锹垦荒。

黄述玉和他们一样,眼中有泪,也有笑。

她跑去跟政委商量建房子。

毕常青到各连队寻找泥瓦匠,把他们带回营部建两间房子,用麦秸和黄泥做建房材料。

黄述玉又去找杨志强,和他沟通做怎样的货架。杨志强暂停了囤木料,带领十名队员制作货架。王部长上次说会有知青来这里放牧,陆卫东立即安排一个排,以班为单位,轮流在沼泽附近巡逻。

来的是另一个马场的知青,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草地上,眺望营部。后来又来了一个班的知青来这里放羊。

就变成了马场知青和羊班知青坐在草地上,眺望营部,营部在他们眼中十分神秘,他们渴望揭开这层面纱。对面知青的哭声笑声惊动了他们,他们立刻跑到水边,隔着一道宽阔的水面,听不见他们在哭什么,笑什么,还能隐约听到广播声,辨认不出广播在说什么。

他们终于忍不住,结伴瞠过青石板路,来到营部。站岗知青跑过来跟黄述玉说对面的牧场知青来他们营部了。黄述玉跑到场部大门口,就看到十个牧场知青伸着脑袋,眼中全是好奇和震惊。

“我们在对面听到动静,以为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就想着过来帮忙,没想到是一场乌龙。"羊班知青侯芳玲站出来说。黄述玉邀请他们进来,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他们。送他们离开的时候,黄述玉跟他们说:“营部供销社开起来,欢迎你们过来买生活用品。”

马场知青和羊班知青都很高兴,回去后,把这边情况跟战友们说了一遍。第二天,又有马场知青和羊班知青来这里玩。羊班知青养的狗生了崽,抱了一只狗崽过来,通讯员小李狠心用两张工业票跟羊班知青换了小狗崽。

黄述玉又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他们,他们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黄述玉说:“我们都是战友,现在又是邻居,留你们吃顿饭不是应该的?难道我遇到困难,你们会不帮我?”

他们就不在推诿,留下来吃饭。

运输稻种的卡车如约来到大泽,只不过被阻拦在大泽对面。黄述玉瞠过青石板路,和司机商量该怎么办。马场知青得知黄述玉遇到了困难,贡献出马匹,让马把稻种运到对面。黄述玉"喜出望外”,不住地跟他们道谢。“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马场知青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可以想象他们笑的是多么的开心。

羊班知青也来帮忙,把稻种搬运到马背上,马场知青牵着马瞠过青石板路,营部知青把稻种搬卸下来。

今天白天巡逻队伍中有一个来自赫哲族的知青。赫哲族擅长捕鱼,他每次去巡逻,都会带几条手臂长的鱼回来。

之前都是师傅长做鱼,今天黄述玉高兴,亲自下厨做鱼。她掏出家里给她寄的辣椒面,装了半盆师傅长腌制的酸菜,她还做了一些改良,放了一些泡菜,做了一大锅酸辣鱼。黄述玉把马场知青、羊班知青留下来吃饭,又给看守马和羊的知青单独留一份,等他们回去,把这份饭菜带回去。

黄述玉在北大荒待了一年,她都没有意识到她不那么能吃辣,看大家大快朵颐吃酸辣鱼,还在嘀咕大家怎么和她这个湘妹子一样能吃辣。送走了马场知青和羊班知青,黄述玉喊上何秋实三人到场部开会。何秋实、耿建现在对黄述玉的感情十分复杂,一面敌视她,一面又敬佩她。虽然她独断专行,但她对知青是真的好,好的没有一丁点私心。梁倚云乐颠颠跟上黄述玉,何秋实、耿建内心煎熬着跟上。办公室外边摆了一张桌子,前面放了一块小黑板。营部干部都在了,就差四人。

随着四人到场,会议马上开始。

会议的主旨是确认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这场会议的重中之重,就是确定水稻的育苗时间。耿建作为三人的代表,给出了答案:“水稻不似小麦抗冻,就算一秒入冬,也可以返青。虽然现在的积温适合育稻苗,但我担心突发极端天气,育苗失败,我建议再观察一周。”

没想到上面给大泽运来几万斤稻种,三人的压力猛地增大。吃饭的时候,三个被吓傻的人凑在一起商量,都担心北大荒会在春天和冬天之间反复横跳,最终决定以稳妥为主。

“这个星期,我们也不是没事可做,要晒种。"耿建无法缓解压力,手在袖子里颤抖。

耿建的回答让营部干部震惊,在他们心中,耿建和何秋实都是冒进的主,还十分有自己的原则,更是一个犟种。

黄述玉认真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