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跪了了的徐阶(2 / 3)

心中已然明了裕王的用意。这是在试探他对开海的态度。

“王爷,海禁乃祖制,是为防止倭寇侵扰和白银外流。近年来虽有弛禁之议,但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朱载坖轻笑一声,从案几上拿起一本奏折:“阁老,这是福建巡抚谭纶的奏折,言沿海百姓因海禁生活困苦,不少人铤而走险走私货物,甚至勾结倭寇。与其堵,不如疏,重开市舶司,规范贸易,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能安抚百姓,一举多得啊。”

“而且这还是孤前段时间在廷议上和百官达成的共识,阁老是忘了吗?”

朱载坖这一句话,也将徐阶逼到了墙角。

同时朱载坖也抬手一递,将谭纶的奏疏递了出去。

徐阶赶忙恭敬的接过奏疏,他的手指微微发颤。

与此同时,徐阶也看到了朱载坖身前的巨大海图前还放着一封没有火漆的信——那熟悉的纸张和字迹,分明是他写给松江老家的密信!

“阁老脸色不太好,可是身体不适?”

朱载坖关切地问道,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臣无碍,只是.”

徐阶强自镇定,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那封信,“只是觉得谭巡抚所言确有道理,但实施起来恐怕阻力不小。”

朱载坖呵呵一笑,背着手缓步走到了窗前,背对着徐阶继续说道:“是啊,阻力。最大的阻力恐怕来自那些靠走私牟利的豪强士绅吧?他们利用海禁政策,垄断贸易,中饱私囊,甚至不惜勾结倭寇残害沿海百姓。”

接着朱载坖突然转身,目光如炬盯着徐阶,声音带着寒意。“阁老,您说这样的士绅,该当何罪?”

徐阶感到一阵眩晕,额头上渗出冷汗。

裕王这是话中有话,分明是在暗示已经掌握了徐家参与走私的证据。

徐阶一想起松江老家那些堆积如山的走私丝绸、瓷器,还有与西夷商人的秘密交易

如果这些被查出来,徐家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王爷.”

徐阶声音嘶哑,“臣以为,法理不外乎人情。若是初犯,或可网开一面,令其改过自新”

朱载坖都要被徐阶逗笑了。

朱载呵呵道:“阁老果然仁厚!孤也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动干戈,不如给个机会。”

接着朱载坖又走到徐阶面前,压低着声音,如同神明的低语一般,似是在说一句不关他的事情那样淡漠,“只要这些人愿意配合朝廷重开市舶司的政策,过去的事,可以既往不咎。”

徐阶终于明白了裕王的真正意图。

这不是一场问罪,而是一场交易——用徐家的政治支持换取对过去不法行为的宽恕。

“王爷圣明。”

徐阶深吸了一口气,果断的跪了,形势比人强啊!

跪在地上的徐阶继续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促成此事。”

朱载坖看着已经跪了的徐阶,也满意地点点头,亲自扶起徐阶:“有阁老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对了,”

朱载坖又状似无意地指了指那封信,“这是陈洪手下的东厂番子在路上'捡到'的,说是徐府的东西,孤就代为保管了。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阁老还是快些拿回去吧,万一是府中急事,耽误可怎么办?”

徐阶心中一震,明白这是裕王的警告和保证——证据在他手中,但只要徐阶配合,就可以先放一边,事后再说。

徐阶连忙又跪在地上,重重一叩,心中无限的憋屈和难受,他颤抖着声音,“多谢王爷天恩!”

朱载坖转过身,摆了摆手,不再看徐阶一眼,就让他自己告退了。

离开文华殿的时候,突然就起来风,而且这风似乎还是从南边吹起来。

徐阶坐在轿中,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苍老。

他知道,自己刚刚在政治天平上做出了选择——为了保全徐家,必须放弃对海禁政策的坚持,转而支持裕王开海的计划。

否则徐家倾覆就在眼前,而且他的下场会比严嵩,严世蕃更惨。

所以,徐阶别无选择。

哪怕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只能救他一时,他也甘之如饴。

要不然,后果真的是不敢设想.

轿子刚回到徐府,徐阶就命人急送快信,传他的儿子们紧急进京。

如此做法,其一是为了向朱载坖表忠心,其二则是为了徐家的将来做最坏的打算。

数日后,徐阶的儿子终于在不知疲倦的疯狂赶路中,从松江到了京师。

刚刚见到父亲的徐璠就不敢置信的看着徐阶。

“爹,难道我们就这样屈服?”

徐璠显然还是没有看清形势,以为徐家在江南的势力,依然是庞大而不可摧毁的重要根基。

他愤然激动道,“爹,咱们徐家与江南士绅的利益盘根错节,一旦支持开海,我们将成为众矢之的!”

徐阶冷冷地看着儿子:“跪下!”

徐璠愤愤不平的跪在地上。

徐阶冷着脸继续说道:“看看你们都干了什么事情?徐家的财富土地,还不有你们几辈子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