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三系技术大爆发、压力给了谁?(2 / 3)

农业狂魔 好多牛 4987 字 20天前

···

凌晨时分。

众人结束行程。

老黄站在大门口点支烟,遥望航天工业区众多腾转挪移的机械臂,以及堪比高楼大厦的核动力航天飞机雏形,悄声道:“余老弟,咱这是发现了外星遗迹?”

“我倒希望找到外星人,至少咱们人类不再寂寞,可惜以当前的科学技术,即便发现了许多疑似宜居星球的存在,依旧没有找到外星生命的蛛丝马迹。”

老黄挑挑眉,不再多问,旋即换个话题,“你说我现在给小布一巴掌,他敢还手吗?”

“我也很想知道,要不你去试试?”余阳怂恿道。

老黄琢磨琢磨,摇摇头,毕竟北美核弹多,真打起来,自家吃亏,其索性示意街道办对外事务负责人,“联系倭岛,邀请他们首席到访十里营。”

后者明白什么意思,“黄主任,如果扇倭岛首席耳光,容易闹出国际纠纷。”

“屁的国际纠纷,咱是街道办,级别低得很,出了什么事,有上级顶着···再说,前段时间曝出租界的问题,背后肯定有小鬼子推动,现在国内处理了一批人,小鬼子也得付出点什么。”

余阳深以为然,竖起大拇指给老黄点赞。

闲聊中。

厂务秘书打来电话,“余董,老史密斯到访十里营。”

“等老布来了再一起聊聊。”

···

北美,高级计划研究局。

老史密斯能够猜测出三元农业援助欧洲,是为了拿老旧产业换取更多资源,老布自然也能洞悉这一切。

为此,老布没有理会石油大王的代言人-兰德公司,而召集自己的亲信,研究三系产业的新一轮升级。

得益于史密斯专员,nsa很快获取了三元农业的新动态。

三系全息技术、三系磁悬浮工业系统、基于三系真空电子管诞生的三系等离子显示器、等离子超大型无拼接户外屏···

“全息技术诞生于1947年,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0年激光技术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诞生三维物体全息成像。”

“1970年,我们北美高级计划研究局设立‘分身计划’,也就是基于大黄蜂研发一个激光全息平台,令大黄蜂在狗斗过程中,忽然在100米~500米的地方,投放一个虚拟的自己,借此误导敌机,但后来雷达锁定和追踪技术越来越先进,虚拟的影子在战争中毫无作用,该计划被迫中止。”

“三元农业在05年之前使用的3d全息技术,与我方掌握的几乎相同,空间分辨率200um左右,并且双方均没有投入商用。”

“现在三元农业掌握的全息技术,分辨率达到了纳米级,又叫纳米成像技术,空间分辨可达65纳米。”

“这不只是成像的问题,还涉及生物工程,因为它可以解析65纳米以上的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内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核酸等主要代谢物的活动。”

“相关科研成果,与肿瘤代谢、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息息相关。”

研究人员讲解完,切换到三系磁悬浮工业系统。

“1922年,徳国工程师-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理论。”

“1934年,肯佩尔发明磁悬浮列车,并申请专利。”

“2003年,东方魔都磁悬浮线路正式开通,也是全球首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产业。”

“今年,三元农业对外公布的磁悬浮技术,属于小型化运输线,并且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磁悬浮轨道,也就是电控磁轨,推动轨道上的事物位移,主要用于运输。”

“一种是基于拓扑绝缘体‘内部绝缘,外部导电’的特性,创造一种特殊的电磁线圈,令载具在线圈内行驶,而这种线圈,比传统上的铜线圈更稳定,至少不会变形,也是三系电磁轨道炮的基本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

“两者结合,又构成三系拓扑磁悬浮。”

伴随话音,画面演示全新的三系工业制造。

“在传统加工过程中,产品的位移,一般通过导轨和伺服电机来实现。”

“导轨精度越高,伺服电机越精密,加工精度越高。”

“而控制导轨和伺服电机的设备,分别是光栅尺和编码器。”

“光栅尺又叫位移传感器,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测量反馈参数,最高可达±0.002mm。”

“编码器是将电机每转细分为数百万份脉冲,通过丝杆控制精度,如果编码器发生故障,往往会导致反馈失真,造成‘虚位’加工误差。”

“三系拓扑磁悬浮则是无接触磁悬浮导向,彻底消除导轨磨损积累的误差,并且其基于量子效应赋予电磁场超稳定性,使位移控制从‘机械传动’跃迁到‘磁场微控’,可以通过磁场微调实现纳米级纠偏,理论误差可达±0.000001mm,约1纳米。”

“再就是,传统加工过程中,导轨属于高精密部件,存在承重上限,产品重量越高,误差越大,一般很难加工50吨以上产品。而三系拓扑磁悬浮只要拥有稳定的基座和足够的电能,理论可以加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