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上级考虑到西山和陕地的发展问题,没理由拒绝。
只是这里面有个操作,双方争执不下。
如同传统发电厂。
采购煤炭→电厂发电→把电卖给电网→电网卖给居民和商业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假设电厂发电成本为0.3元/度,上级要求电厂卖给电网的价格为0.1元/度。
这就导致电厂每发一度电,亏损0.2元。
电网卖给居民和商业机构,均价0.5元/度,去掉0.1元/度,每卖一度电,盈利0.4元。
随着时间推移,电厂越卖越亏,负债越来越多,然后破产重组;电网越卖越赚,盈利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绝大多数电厂没有改革,属于集体所有制,或混合所有制,无法上市。
电网,也就是电力公司,属于改革后的产物,可以上市,可以套现,可以凭借股市盈利,铺设更多电力设施。
于是问题来了。
三系核电厂是三系集体的产物,你们总不能也这样玩。
所以三元高科希望市场自由,也就是核电站不接入电网,自产自销,并且0.5元~1.2元/度,售价高于电网,不构成恶意竞争。
而上级认为这不符合规定,希望按照原本流程,也就是核电站以0.1元/度的价格,把电卖给电网,然后上级按照核电站发电成本,给予核电厂补贴,保证不赔,否则核电厂项目不批。
双方僵持没多久。
三元高科拿着当地批示的手续,把15座核电厂建成了。
然后发电,再把电卖给地方。
毕竟京城是京城,地方是地方。
上级有电网,地方还有电力局呢。
(电网由各地电力局改革后的电力公司组成,不改革不属于电网。)
西部的电力局,担心有人算后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合在一起,组建地方官企性质的‘西部电网’,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囯家电网、南方电网,互相对应。
上级收到消息,一气之下,不管了。
不然呢?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难不成要拆了15座核电厂?
余三元怕不是要骂大伙通美。
而西部电网成立后,在过去的一年中,先后登陆a股、h股、纳斯达克、伦敦股、巴黎股、阿姆斯特丹···。
同时与西部15座核电厂签约,股票一度涨停。
与酆都核电厂签约,股票上涨。
与雅鲁藏布江五座水力发电厂签约,股票上涨。
与艾娜克核电厂签约,股票上涨。
与东亚五国境内的核电厂签约,股票上涨。
与波斯在建的20座核电厂签约,股票上涨。
与土鸡境内的亚欧高铁专用核电厂签约,股票上涨。
与亚欧高铁项目签约,负责供电,股票上涨···
与石油囯核电厂签约···
与西非21囯集团签约···
时至如今,西部电网的业务,已经遍布亚欧非。
并凭借2631亿美刀的总营收,登陆世界500强,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沃尔玛·十里商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谁说东方没有顶级公司?”
“我分分钟给你们造一个。”
余阳查看完西部的产业变化,随意看了看本地就业问题。
这没什么好看的。
就像西部电力。
西山、陕地的电力局改革,成为混合所有制,岗位扩编,只要你具备电力技能,甭管是没证的农电工,还是有证的真电工,亦或者学校刚毕业的新电工,都可以参加ai认证考试,然后根据强弱电分类,获取对应的三系证书,从事相关工作和参加西部职工大学的在职教育。
对应的,西部电力成立,管理层扩编、财务扩编、行政扩编、技术员扩编、客服扩编、文员扩编、各类工程师扩编、研发人员扩编···
短短半年,就提供近30万个就业岗位。
又是半年后,凭借股市盈利,再养活50万个勤杂岗。
或者说,借助股市赚的钱,养活50万个企业无需招收的临时工,然后把他们安排到一些不赚钱的下属公司,比如变电所施工、变电站施工、施工队做饭、西部电力工装制衣厂、西部电力职工活动中心··
更甚至,村里一些失独的老头老太,西部电力都会给对方买一只羊,让对方养着,算是安排了工作,然后给老头老太发放最低基本工资,以及承担一部分养老费用。
当然,西部电力只是西部企业之一。
此外还有西部矿业、西部运输、西部黄金、西部冶炼、西部重工、西部航天···
相关盈利方式和就业问题,几乎与西部电力相同。
而这么搞,肯定有坏处。
一旦西部企业的股票出现大幅度波动,影响西部企业的金融收益,西部就业问题就会变得格外刺眼。
总之,这种玩法,远不如集体稳固。
问题是,谁有更好的办法,令西部快速脱贫?
余阳查看许久,再次给西部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