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不同意从国外买断作品,那就摆擂台,让你们看看,新星状元文采够高了吧,那就让两个人PK一下,赢了我们就承认创新有前途,输了……那就继续保持现有局面,继续购买国外版权。
然后找了一位时事评论员,在新京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新星状元,文学PK可敢接?》
文章并没贬低张若凡,只是从他新星状元的名头着手,既然你认为坚持创新最重要,那么就来一场PK,六月十五号,两方一起发书,以一个月的时间为期,看最后双方谁的销量高,就算谁赢!
文章简明扼要,谁都能看明白,至于为什么选择六月十五发书,是考虑到张若凡的身份,六月份还要参加高考,高考完毕再发售比较好。
报纸一出,创新派的人不乐意了,纷纷通过各自渠道发言,声称这种比试不公平,张若凡还要参加高考,高考完都到十号了,哪里还有时间去准备书发售。
最后双方一合计,选中了连载刊登的方式,双方各选一份销量百万以内的报纸或者杂志,然后连载,以第四周双方的销量做对比。
为什么选择第四周的销量PK,也是有讲究的,毕竟故事是以连载的方式进行的,前三周就当预热了,算是大众的熟悉期。
这个结果算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然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可是左等右等,没有等到当事人回复,许多记者来到关中省人民医院打算采访张若凡,却被告知,张若凡离开了,家人也回去了,只得作罢,打算第二天前往龙峰市,通过张若凡的家人联系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