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人能治治你!你要是有走捷径那份心当时不要找我,我们家不贴女婿!你这样的,也不值得贴!你全家人重男轻女,生了男孩子都不满足,要不然哪里需要辞职下海,家人分离几十年,多苦?读书就是为了打开闭塞的心灵,改变想问题的方式,你呢?”说完于悦转身进房间把电脑音乐开得很大,由着他在外面追着骂。大多数时间世元都在自寻烦恼,于悦不理他,那是他的心结,很难打开,只要不对着自己犯冲就视而不见。还好相见的时间不多,世元大部分时间在乡下。
爸妈在单位承包了两层宿舍楼,业余时间做起了二房东。除此之外,爸妈还把宿舍楼周围的荒地都开垦起来,不仅种菜还养鸡鸭兔子,老知青又做起了“伪农民”。于悦有时间的时候也会参加劳动,摘摘菜什么的,感受一下田园生活。爸妈的绿色食品丰收的时候都会毫不吝啬的供应给大家,亲戚朋友,周围邻居都赞不绝口。世元一脸羡慕的嘀嘀咕咕,“哎,真想跟你爸妈转承包,光土地就行,他们那个位置太好了,离市场不到一百米,对于菜农来说真的比什么都方便。要是让我妈去做,她就可以拿去市场卖,有点收入农妇就会很高兴,她现在整天怨声载道,又还没适应城市生活,给弟弟带小孩没一分钱收入,伸手要钱总是底气不足,芳芳脾气不好,声音大点她就害怕。”于悦面无表情,“那你去问他们诶”看她不热心,世元又在嘟嘟囔囔。他这阵子总是抱怨于悦对他家人不热情,他不太喜欢于悦沉默,他很自然的认为于悦只要一沉默就是在嫌弃和鄙视。实际上于悦本不是自来熟,她沉默是因为不懂要说什么,也不习惯农村人拉拉扯扯的交际方式。比如乡下来人了在家吃饭,于悦永远只会介绍菜式然后客气让菜,做完就一起喝酒一边吃。而世元家人则喜欢推来推去,帮忙夹菜夹肉盛饭盛汤,整个饭桌男的坐在那里喝酒,女人都在忙活给客人满上这个那个根本顾不上吃饭,而来人也很奇怪,不能好好吃饭吗?非得扳在凳子上装客气,好像夹菜夹肉就会显得自己掉身价了。吃饭对他们来说真是大事!于悦看不懂,自己家请客吃饭的时候,妈妈忙活完就坐下来好好吃饭,爸爸亦会帮忙端菜摆碗筷,客人也不会这样拘束,吃个饭很融洽。吃饭在自己看来只是承载交流的方式,当然也是烹饪美食和享受美食的一个过程。人啊,不是量变时间越长就一定会质变,于悦没有这样的家庭环境,也培养不出那样的交际行为,于悦只喜欢和投缘的人交流,比如“似曾相识”,再如“一见如故”,“人与人之间讲缘分,血缘只是其中一种”。
世元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喝茶之余说到这件事,说完自己马上就否定了。“两兄弟的家庭不好我一个人说了算!再说我妈自己没那个意思,到时候我提了会变得两边不是人,待会儿弟弟弟妹说,要妈帮我带孩子你就妒忌啊?什么意思?再说,我妈赚点钱开不开心是没人在意的,一旦出个安全问题就都跳出来了?大家都会指责我不孝,村里舆论更麻烦,大家会骂我,白培养了一个领工资的,不是让妈妈享受还要她劳动过苦日子,哎,人很难做,吃力不讨好。”爸妈一愣,“这什么思想?劳动还成受苦啦?这人啊,对社会有用才是最大的价值。”于悦撇撇嘴,“他妈妈也没什么带小孩,每天都在小区楼下坐着跟人闲谈。芳芳他们夫妻在娘家店里干活,孩子都带着。”世元马上跳起来,“我妈一辈子那么辛苦,她现在休息下你都看不惯,你太过分了。”爸妈一看这个阵势就不说话了,于悦亦沉默,世元看众人反应,认为大家在鄙视,借此反而越说越来劲,把对国家政府的不满一股脑儿都发泄出来。“你们怎么能理解农民?你们知道干农活多辛苦吗?你们是命好有国家养着,旱涝保收无忧无虑,知道真正的农民过得什么日子吗?朝不保夕!一年到头辛苦了还不定有指望,农村人命苦,半夜三四点就得起床到地里摘菜,整好一担子走一个钟头到城里卖,现在条件好点有车可以搭,以前上百斤的菜就靠两个肩膀,肩上的皮肉磨坏一层又一层,有一次大年三十,我跟我妈两个人挑了一担芹菜到城里,那一年芹菜没价格,卖到下午五点还剩了很多,减价到两毛钱都没人要,沿街很多人家里都飘出了肉的味道,我跟我妈最后一边哭一边把芹菜扔进河里。农村人夫妻为了生活被迫长期分居,曾经有几年我父亲一分钱都没有带回来,工资被老板扣着当股份,那几年母亲带着三姐弟干,大家都很累,累了也不能哭,因为哭了没用,我妈又懦弱不敢争,对外人都是个个讨好,被人欺负到头上不敢应,只能拿姐弟三出气,我们三个孩子如果不团结不嚣张,连水都挣不到自己田里去,就这样辛苦到城里卖点菜还经常被城管这里赶那里赶,有时候秤砣秤杆被没收只能哭亦不敢吭声。我高二以前每年学费都拖欠,每次被老师点名都很丢脸,你以为我没自尊吗?如果不是我父亲那里有转机,可能也就高中毕业继续打工第二代了。你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他们,他们都是靠自己不偷不抢,这样辛苦培养了一个领工资的“脱壳成米”的儿子,难道不能让他们好好休息享受生活?难道农民就注定一辈子得累死?”世元越说眉头就皱得越紧,刚开始头一直在低,说完了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