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都安排妥当,纪永宁开着三轮车,去了一趟镇里。
去镇上的道路,都已经畅通无阻,纪永宁一路看着百姓们缺吃少穿,饥寒交迫,除了痛心之外,也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莫萧萧。
如果没有萧萧小姐,自己恐怕现在也是这样忍饥挨饿,风餐露宿。
到了镇上,纪永宁找到同村的王胖子,准备租一个铺面卖粮食。总这样在各个村子倒卖,不光费时费力,带着粮食到处跑,也不安全。
王胖子在镇上有一个猪肉铺子。现在镇上大部分房屋都倒塌了,仅存的也是危房。他建议纪永宁,把他隔壁的地号买下来。
隔壁原来是开餐馆的,男人在地震中死了,只留下女人孩子。餐馆肯定是不能开了,房子也倒塌了,女人带着孩子,现在正为生计发愁呢!
纪永宁想想也觉得可行,便同王胖子一起找到那个女子,双方谈妥价钱,以十两银子买下地号。现在就等着回家取银子,签署买卖协议。
纪永宁赶紧开车回家,给莫萧萧写了信。他现在手里没钱,只能先向莫萧萧借十两银子,以后铺子运转起来,赚来的所有钱都归莫萧萧。
莫萧萧自然万分愿意。
如果店铺开起来,她不光在现代有超市,在古代也有店铺了,想想都觉得非常nice!
把钱给纪永宁,莫萧萧这边又开始忙叨起来。
她给彩钢房厂商打去电话,订购了一个长二十米,宽十五米的折叠型彩钢房,要上下二层。
莫萧萧跟纪永宁商议,一层卖米面粮油和蔬菜,二层卖生活用品。现在还有三天过年,争取腊月二十九,店铺开张营业。
这三天,莫萧萧和纪永宁忙的快要起飞。
莫萧萧首先买了一台中型厢货,给纪永宁传送过去。纪永宁当天便拉着村里二十几号人,把镇里地号上的废墟清理干净。
晚上,折叠彩钢房送到,纪永宁带着人,拿着五个太阳能灯,挑灯夜战。
几个有组装经验的人,每人领着一组人,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三个小时后,一座二层小楼,平地而起。
纪永宁又带人重新检查加固了一遍,便等着第二天,莫萧萧传送货架和商品过来。
镇里的人,大部分都没睡觉,围了一大圈,像看戏法一样,看纪永宁他们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凭空变出一座二层小楼来。在场所有人都唏嘘不已,连连称奇。
有很多人,上前打听纪永宁,问他的房子在何处买的,他们也要买一座一模一样的。
纪永宁把这些消息告诉了莫萧萧。
莫萧萧和父亲一商量,不如直接再开一家建材店,地震后,倒塌的房屋都需要重建,这绝对是一个绝佳商机。
父女二人商量好后,便给纪永宁传送过去一块五十克的金条,这金条是特意去金店购买的。这五十克纯金,绝对能买一个很大面积的地号了。
莫萧萧不舍得直接用乡亲们给她的金饰,这些金饰都是古董,能换不少金条呢!
开建材店的具体事宜,就等年后再说,眼下最要紧的是把粮店开起来。
莫成林第二天起早,开着车和莫萧萧到了市里最大的五金批发市场,挑了一百多组大小号各式货架。
挑选完,装车,回家,去地下室,卸车,传送货架,……只用了半天时间。
莫萧萧下载了现代化超市的样子,告诉纪永宁,就按照这样摆就可以。
纪永宁用心看了两遍,下午,就带着手机,开着箱货,把货架运到镇里。
按照说明书的组装教程,纪永宁首先带着人,把货架全部组装完毕,然后根据视频里现代化超市的样子,把货架全部摆放整齐。
这时,还没开业的店铺外面就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货架摆完以后,纪永宁让一部分看热闹的人,进去参观了一下。大家看后都频频点头,赞叹连连。
没开业就出名了,并且火的一塌糊涂,纪永宁眉眼里全是深深的笑意。
莫萧萧这边也没闲着,马上联系供货商。米面粮油,各种蔬菜,二楼锅碗瓢盆,各种日用百货,零食,饮料,酒水。
当然货品种类不能太过繁杂,每个品类只有一两种商品,以后再慢慢增加。
供货商把货送到地下室以后,莫成林和三个工人,有条不紊的把货物传送过去。
莫萧萧负责写货单,拍视频,告诉纪永宁每个商品的名称,用途。至于定价,就让纪永宁看着定。
莫萧萧心里有底,纪永宁特别聪明,而且颇具经商头脑,他一定会根据当地的形势和行情,斟酌定价。她不用参与,只需要提供充足的货源就行了。
二十八这天,货品经过纪永宁的监督安排,定好价格,全部上架,就等着二十九开门营业。
二十九一大早,纪永宁便在店门前的上方,扯上大红的横幅,是莫萧萧这两天特意去印刷店赶制出来的。
定制牌匾来不及,只能年后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