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也有不少人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张玉娇之前也提过。
小帅嘿嘿一笑,摸了摸妹妹的小脑袋,亭亭的发量不是很好,到现在为止头顶上都只有几根黄毛,头发也是软乎乎的,连根辫子都扎不起来,多少次楼小乔都怕摸多了头发会更少了,伸手就要扒开儿子的手。
“去学校吧,读了幼儿园才能读小学,等你长大一点,就可以跟哥哥一起上学去了呀。”
亭亭抬起头看向哥哥,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突然笑了起来:“好的呀。”
小帅心说,鱼儿上钩了。, ,
楼小乔怕说出口被人打:“那一天六块钱先,但以后活多了肯定要加钱的。”
六块钱,她都觉得自己是黑心资本家,毕竟现在县城里面的人工一个月也要四五百了,一天六块钱,一个月加起来也才二百,这可是要起很早的,虽然干活两个小时能干完,但确实是个辛苦工作。
谁知道张玉娇竟然想都没想,一口就应了下来:“左右她也没什么事,一天能挣个几块钱总比没钱好,行我今天就跟她说去,明天早上准保带着人来上工。”
六块钱,活也不是很多,对于现在没有门路出去打工的王凤来说,有点钱手头总归宽裕些,再说了这些钱她又不要,王凤自己有钱,以后出门买吃的也好,就算出远门,手里头也有了底气,张玉娇都没想别的,就给张凤应了下来,结果王凤听到了非但没有怪嫂子擅自做主,还很感激她,晚上就回了楼小乔,说她愿意干。
当楼大乔知道妹妹花了六块钱一天请人干活,都忍不住露出鄙视的表情出来:“啧啧啧,黑心资本家说的就是你这种人吧。”
楼小乔也觉得委屈:“人家没说啥,再说了活儿也不多啊。”
楼大乔却是感慨:“怎么我要请个看店的小妹这么难呢,我开的钱可比你多多了,一个月四百包吃包住,都跑了好几个了。”
四百块是略高于行情价的,但是去广东一个月能挣一千往上,况且都是打工在哪里不都是干,好几个干着干着,就被人喊去外头打工了,所以楼大乔店里的人也不长久,这也是她头疼的地方,但凡能请到一两个干活麻利的小妹,她也不至于累的跟狗一样。
对于楼小乔能花这么便宜的价格请到人,楼大乔是不太看好的。
搞不了几天就要跑吧。
直到第二天大清早,楼小乔家来了个黑黑瘦瘦的小姑娘,摸着黑她就在菜地里开始摘白菜萝卜青菜,如今的青菜不按斤卖了,称起来很麻烦,白菜按个卖,萝卜按个头卖,这些东西卖多了大致就能估出来个重量,红菜苔还没完,白菜苔又上了市,这两样是王凤一把一把的分好,用干稻草捆好,一把五毛钱八毛钱。
还别说,有了王凤帮忙,效率就快上许多了,加上王凤这个人平常话就少,只是闷头干活,这样的人很讨喜,索性让她给家里做早饭,把工钱也加到了一天十块外加包一顿早饭。
这样倒好,王凤多赚了钱,早上也能吃到顿热乎饭,楼小乔也轻松了很多。
以往楼小乔都是早上安排了早饭才走,孩子们起的晚些,收拾都是要孩子们自己来。
这大冬天碗筷很难洗干净,楼小乔晚上回来经常是看着油乎乎的饭碗和盘子,有种无力望天的感觉,但请了人就是不一样了,王凤做完这些,还顺道把家里收拾一下,该扫的地方扫扫,该擦的地方也擦干净,这些几乎是一个在家里不被重视的女孩子与生俱来的技能。
楼小乔这阵子也觉得轻松太多了,以前她摸着黑就要起来,一天来回两趟,早晚饭都要做,一堆家务事,现在这些分了很多出去了,至少摘菜跟家务的一半都没有了,也轻松了许多,也更有闲心寻摸着点更赚钱的事。
她现在深深的体会到了赚钱的好处。
———
这一场雪持续下了一周都没停歇,到过年的这天总算放晴。
楼小乔还像往常那样,运了一车东西去到印刷厂,但今天印刷厂的气氛不太好,以前常跟她聊天的那些人,意外的没出来。
就算偶尔有几个出来的,脸上带出来的笑容也少,生意也冷清了不少。
楼小乔赶紧抓了个熟人问:“杜大姐,你们厂怎么了?”
杜娟是小摊上的常客,这阵子干脆都在楼小乔这里买的菜,听楼小乔这样一问,杜娟也叹了口气。
她以前在人事科,也算是厂里的清贵部门,干的活也轻松,本来这辈子都不打算离开厂里的,但谁能想到碰到这种事情?
大过年的,搞的人心情都不好了。
杜娟跟她混的比较熟了,讲话也没什么顾忌,反正也有空,就把心里的苦水都倒了:“你说说这算是怎么回事,过年就发了一箱子纸,难不成拿纸当饭吃?”
而且作为印刷厂的职工,谁家里还缺这种东西了?
以前家里要用纸,去厂子里头拿一叠“报废品”,谁都不会说什么的。
看样子只能送人了。
这批纸是用成本价抵给职工们做福利的,不少人都知道,这是厂里发不出工资的前兆,最近这几年,好几个以前不错的厂子渐渐发不出工资,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直接掐了绩效,发基本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