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在云南已成了当地的大姓。段俭魏不仅是家世显赫,还勇武过人,乃阁罗凤麾下第一大将。</br>此时,段俭魏走进牢中,四下看了一眼,却只是站到了一旁。</br>很快,有几人领着一名头戴珠冠的锦袍男子进来。</br>这便是南诏王阁罗凤了。</br>阁罗凤年近四旬,沉稳而有风度,脸上带着详和的笑容,只看外表,有些软弱可欺的样子。</br>“郑县令受苦了。”</br>还没等走到牢房前,阁罗凤已匆忙吩咐道:“快将郑县令放出来。”</br>段俭魏遂从牢头手中接过钥匙,准备开口。</br>“不必了。”郑回道。</br>段俭魏并不理会他,依旧是打开了门,阁罗凤径直入内,看向郑回,诚恳道:“郑县令治理西泸的政绩我早有耳闻,仰慕郑县令之才学久矣!但我今日方知,段将军竟把郑县令怠慢了,莫怪莫怪……”</br>“你若是想要我投降,且死了这条心。”</br>“不。”阁罗凤道:“我希望郑县令能为我再写一份降书,禀明事情经过,请朝廷不再兴兵。我不擅文辞,此前虽已上表请罪,可惜圣人为奸臣所惑,不肯宽恕我。”</br>郑回再次犹豫。</br>阁罗凤踱了几步,叹息了一声,道:“吐蕃人已经到了,如今就在苍山以北。南诏是归附吐蕃,还是归附大唐?此事交给郑县令决择了。”</br>郑回思忖了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道:“我可以写。”</br>“太好了!”</br>阁罗凤大喜,上前拉着郑回的手,笑道:“高如之一直夸你有大才,此番一定能解释清楚,化干戈为玉帛……走,喝酒去。”</br>郑回心情低落,终究还是被带进了王城,只见王城中早已准备好酒宴。</br>见此情形,他如何不知阁罗凤打的还是招降他的主意?</br>再听宴上众人说话,彼此间的称呼已有南诏新的官职,可见阁罗凤已开始完善官制,哪怕名义上再次依附大唐,实则已自立一国。可降书若不写,真能眼睁睁看着南诏倒向吐蕃吗?</br>“这杯酒,我敬郑县令,听闻郑县令乃是大唐的进士,在座的没有一人学问高过你。”</br>“误会,我并非进士,是明经……”</br>“一样的。”阁罗凤哈哈大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抬手道:“请。”</br>郑回道:“酒可以喝,但先说好,我只为云南王写请罪表,不会为你谋划自立。”</br>“好,答应你便是。”</br>郑回这才举杯,饮尽杯中酒。</br>他在牢里饿了许久,那美酒流过喉头,无比甘香。</br>阁罗凤拍掌道:“把我的孙儿抱来。”</br>很快,随着孩子的哭声,一个蛮族女子便抱着个一岁多的幼儿过来。</br>阁罗凤脸上的笑容褪去。</br>“我儿凤伽异,开元二十六年入质长安,圣人问他问题,他对答如流,被封为鸿胪少卿。圣人还许宗室县主与他为妻……怎奈奸臣陷害,诬陷我儿要逃,将他杀死在长安!”</br>随着这一句话,殿中文武当即脸色肃然,一副要杀进长安,为储王报仇的样子。</br>郑回却是抬手一指那幼儿,问道:“那他是?”</br>“是我与储王的孩子。”那蛮族女子应道,“我是披独锦,三年前奉命到长安进献,怀了储王的种带回来。”</br>她与中原女子不同,对此事不以为羞,反而十分骄傲。</br>郑回微微嗤笑,心想这都是阁罗凤早有异心的明证。</br>“披独锦,让郑县令抱一抱异牟寻。”阁罗凤道。</br>披独锦一愣,反而抱紧了儿子,道:“大王,怎么能让这个唐人抱你的孙儿。”</br>“给他!”阁罗凤叱道。</br>披独锦心里极不愿,却还是听命而为,走向郑回,不情不愿地将手里的孩儿递过去。</br>郑回一开始没接,先是看了看她担忧的眼睛,又看向那孩子啼哭时稚嫩的脸庞,终于伸出手去,接过了襁褓。</br>哭声更响。</br>郑回莫名有些紧张。</br>阁罗凤道:“我儿子死得早,我这个孙子会是云南郡的储王,我想请郑先生教导他儒家学术,请郑生先务必答应。”</br>“这……”</br>郑回连忙想把孩子递回披独锦手里。</br>不想,披独锦竟是拜倒在地,道:“请郑先生教我的孩子。”</br>“你们……”</br>郑回又气又急,心想他们就不怕他把这孩子掷在地上吗?</br>然而,他脑中想到的却是自己曾与高如之说过那一句“教化西南的路还很长”,一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