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胀,似是要喘不过气来了。杨天更加加快了脚步,唯有匆匆赶路,方可将这些令人难说的感觉,从心神之中驱赶消失。
夜未晓,天空和大地还是笼罩在一片黑幕之中,藉着西坠的钩月和夜空的星星,可以朦胧看到周围全是一片一片的群山崇影,正是这片云苍山脉外围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峰。
踏着弯月洒下的淡淡月光,踩着星星散落的蒙蒙点光,杨天很快的出离了伊林城,来到了距离伊林城一里左右的一座小山丘之处。
此处小丘不过三十丈高,但因为其正处于道路之旁,加上小山丘上长有两三株高树,很适宜路过休息纳凉,于是人们特意在此山丘之上搭了一小木亭,以供路人憩息之用。
再者,站在山丘之上,可以远眺望见伊林城,所以,渐渐的,此山丘被人们称之为望城山。
此刻,肩背包袱的杨天正站在望城山的最高处,西向远眺还笼罩在平静夜色中的伊林城,神情紧绷,双眸凝视,久久沉默无声。
天已快亮了。
漆黑渐渐变淡,天空渐渐变亮,东方的夜幕被晨光悄然撕裂了一大片,透射出阵阵淡白云光。
伴随着逐渐变亮的晨光云影,周围的一切也渐渐的变得清晰了起来,西方向一里之外的伊林城也慢慢浮现在了杨天的双眸之中,可以隐约看到伊林城上空飘起一道道白烟,正是城中人们在准备早食的炊烟。
想必此时张叔叔已经发现自己的悄然离去了吧,不知道张叔叔和张婶婶会怎么样,还有萍儿和小玉,会不会不见了自己而哭闹……
不让张叔叔他们送别,就是不希望徒增眼泪和离殇,既然都已经是决定就此离去,那么就应该走得坚定和彻底些,无需相拥,无需挥别,更无需泪送……
天色已经全明,杨天站在山顶之处一言不发,沐浴在一片晨晓云光之中,心里生出了诸多念头。
抬头远望更远处,比一里之外伊林城更远处的看不见的地方,那里,正是杨天生活了十年的地方——苍山村以及苍莽山。
那里记录着自己十年岁月的生活,记录着自己与爷爷的点点滴滴,记录着自己与村中族人的快乐和悲伤……
那里,还沉睡着自己最深爱的爷爷!
今天,自己将离去,远走他乡,流荡异方,一别十年。
爷爷,小天不孝,在今后的十年里不能再去看你陪你了……
村中族人,保重……
最后,杨天收拾情绪,平复下诸多翻飞念头,毅然转身向山下走去。
习习清风徐徐拂面而过,迎着东方明媚的晨曦霞光,杨天步履坚定。
才露尖尖角的朝阳晨光,将杨天矮小的身影,在身后拉扯得很长很长……此刻,一点晶莹泪珠,从杨天眼角无声无息滑落,随风消逝在这片生己育己的天地里。
……
张家。
一早张竹就来到杨天的房中。
然而,房中空空如也,张竹只发现了桌子上的一封杨天遗留的书信。
张竹看完书信,怔怔发呆无语,书信之上言语不多,但是其中字之所表,却也道明了前因后果,别离祝愿。
对于杨天的悄然离开,张竹没有太多的想法和怪责,三十多近四十岁的张竹,经历过不少的事情,他知道也了解杨天悄然独自离去的心情。
杨天虽然不过十岁之龄,然而他有着敏锐的心,有着异于同龄之人的主见和坚毅。
张竹拿着书信,将此事对妻子李玉和两个小女孩大概说了下,引得后三者一阵阵悲伤泪落,唏嘘不已。
柳萍儿和小张玉甚至哭着对张竹说要去追杨天哥哥,要和杨天哥哥一起走,去寻索那些修炼者。
张竹和李玉好一阵劝说才让两个胡闹的小女孩静下来,不再说要追赶杨天。
……
杨天并不知道张家对于自己的静静离去,着实闹腾了好半天。
此时他正走在通向未知远方的路上,暂时抛却了所有的纷扰思绪杂念,专心赶路。
终究还是孩童之体,杨天的步伐迈不大,脚程也并不快。除去早上食用早餐的时间,到快临近中午时候,赶路半天的时间,杨天终于来到了离伊林城二十里处的路口,一处三岔路口。
这处三岔路口,张竹曾跟杨天说过,被人们称为东林石岔。
其中一条道通向伊林城,另一条通向东方,剩下的一条则是通向偏北位置的另一座与伊林城差不多的城市,木石城。
岔路,将伊林城、木石城与外边东方的世界,连接了在一起。
虽然,很少很少有外边世界的人到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