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在尝试了扶苏亲手制作的面条后,心中泛起了层层复杂的波澜。
面条的鲜美在他口中久久徘徊,但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那股莫名的嫉妒与渴望。
他从未想过,扶苏不仅在读书上有所成就,竟还在工匠技艺和厨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今日天罗的话语在胡亥的脑海中回响,使他更加确信扶苏已不再是往昔那个单纯的兄长。
看着百姓对扶苏的络绎不绝的赞赏,以及大臣和始皇帝对扶苏的夸奖,胡亥的嫉妒之情达到了顶点。
胡亥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深知,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宠爱可能会逐渐被扶苏所取代。
为了维护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胡亥开始考虑必须采取的行动,以确保自己的未来不受威胁。
胡亥在水车旁发现了频频点头的始皇帝,便轻步走了过去。
“父皇!”他轻声呼唤。
始皇帝转过身,眉头微蹙,“胡亥,你刚才跑哪儿去了?”他似乎已经忘记了之前对胡亥的训斥。
“儿臣刚才肚子不适,去了趟茅厕。”胡亥恭敬地回答。
始皇帝点了点头,见胡亥仍站在原地,便又问:“还有何事?”
胡亥深吸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父皇,儿臣见扶苏大哥不仅博览群书,还在工艺上有着非凡的才能。因此,儿臣斗胆请求父皇允许我常去宜春宫,向大哥学习交流。”
始皇帝和周围的大臣们都露出了惊讶之色,尤其是赵高。
作为胡亥的老师,赵高深知胡亥的性格,平日里胡亥对法家典籍的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不是打瞌睡就是玩失踪。
始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哦?你真的有这份心思?”他问道,显然对胡亥的突然转变感到欣慰。
“是的,父皇。儿臣也想学习这些知识,为大秦尽一份绵薄之力。”胡亥的回答让始皇帝连连称赞,对于儿子的懂事并未生疑。
“好!朕准了!”始皇帝颔首应允。
这时,扶苏走了过来,他刚刚在不远处指导水车建造,听到了这边的对话,急忙赶来。
“父皇,请三思!”扶苏恳切地说。
始皇帝面露不悦,“为何?胡亥向你求教,这不是好事吗?”
胡亥也趁机说道:“大哥,难道是担心我天资不足,学不来吗?”
扶苏叹了口气,“胡亥向我学习自然是好事,但他若真心想学习,想学习百家,有太傅、少傅,想学工匠技艺少府有更多专业人士可供求教。而且,我自己每日也有诸多事务缠身。”
扶苏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胡亥真实意图的怀疑,他记得胡亥向来不爱学习,如今突然提出要学习工匠技艺,不免让他怀疑胡亥是否另有所图。
扶苏的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如炬,直视着胡亥,试图从这个弟弟的眼神中寻找一丝真诚。
然而,胡亥只是微笑着,那是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微笑。
扶苏知道,胡亥向来机智多变,他这次的请求背后必有深意。
扶苏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但胡亥却不愿放弃这个机会。
他灵机一动,借口道:“父皇,儿臣之所以想向大哥学习,是因为儿臣觉得,大哥不仅技艺非凡,更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儿臣想从大哥身上学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这份心。”
胡亥的话让始皇帝陷入了沉思,他看了看扶苏,又看了看胡亥,心中权衡着利弊。
这时,胡亥冲赵高使了个眼色。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自然明白胡亥的意图。
赵高见缝插针,他走上前来,恭敬地对始皇帝说:“陛下,胡亥公子既然有这份心思,何不成全他呢?这样既能增进兄弟间的感情,又能让胡亥公子学到真才实学,为大秦的未来添砖加瓦。”
赵高的话让始皇帝心中的天平倾向了胡亥这一边,他点了点头,再次看向扶苏,“扶苏,你觉得呢?”
扶苏无奈,他知道胡亥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而且赵高又在旁边煽风点火,他只能咬牙答应:“既然父皇和胡亥都如此坚持,儿臣自然没有异议。”
“好!”始皇帝一拍大腿,“那就这么定了!胡亥,你可要好好学,不要让朕失望!”
胡亥心中一喜,连忙鞠躬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
始皇帝今日心情大好,不仅是因为胡亥的转变让他感到欣慰,更因为整个帝国的繁荣与昌盛。
他决定借此机会推动一项宏大的工程——在咸阳城内大规模安装水车,同时建立磨坊,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效率。
“少府!”始皇帝高声呼唤道。
少府一大臣立刻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朕命令你,七天内务必将咸阳城所有水车装好,磨坊也得建立出来!”始皇帝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少府大臣虽然心中惊讶于这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