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扫除(2 / 3)

末日:破晓 罗惊 5257 字 2024-02-18

螃蟹,甚至还有海参。

海鲜爱好者的天堂。

王雯并不知道海上基地的海鲜盛宴,否则一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此时的王雯还在清点那个房间里还剩下的那些艾条艾绒。

当然,她想去也去不了。

海岛的基地,只有岛上驻军的直系家属、各种科学家这样的顶尖人才能上去。

再不就是学生。

国家将大学的教师资源整合成联合大学,搬去了最大的那座海岛基地上,让大学生们继续完成学业。

王雯不是人才,也不是大学生,不在这个序列里。

清单上的药物王雯只拿出来了一些普通的常用药材。

数量不多,种类也不全,都是从药店和医院搜刮来的那些里面挑拣出来的,任谁都看不出问题。

青木镇医院自己研制的那个跌打损伤的药油和膏药王雯也拿出来不少,还有药丸子。

青木镇医院的骨科主打的中医治疗,药丸子也是黑黢黢的一大颗。

王雯以前吃过,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作用,给开了就买来吃,太大了,根本咽不下去,只能像捏橡皮泥一样搓成小球一颗一颗的慢慢咽。

听说是老秘方,之前王雯受伤的时候吃过,效果确实很好,没一会儿腰上腿上肩膀受伤的地方就开始火辣辣的,又热又舒服。

或许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不太清楚。

前两天的时候王雯身上不舒服,王雯拿来试过,还有效,也没有不良反应,所以还没过期,能用。

王雯并不知道秘方,就是有秘方王雯也不敢给自家人抓药,所以只能给自家人多留下一些。

家里王爸爸王妈妈包括王雯她自己都需要,所以留下了不少。

叶彩霞说想做交易,王雯没同意,她只要了关于一些急症和爸妈他们身上有的毛病的临床治疗案例的书。

这东西就类似于急诊百科全书或者说明书,如果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照本宣科或许能有些效果。

别管我会不会用,我先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再说别的。

这是王雯如今要书的目的。

这种态度如果被之前联系过的那几位老爷爷老奶奶知道了,八成会放鞭炮庆贺。

没办法,这丫头太敢下药了,自己看书没几天就敢给人抓药,那药量,真是往死里灌啊。

好在华国人在面对本民族文化的时候,总是有些源自DNA里的优势。

史五爷教的那些神神鬼鬼、阴阳五行……之类的东西,和中医有些互通性,药性之间的平衡做的还很不错。

起码虽然没人教过王雯实际操作,到底没给人药死。

也不好打消王雯的积极性,只能委婉的和王雯说,先别给人用药,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就给人用药,应该换成下药这个词,就是无证驾驶。

王雯听劝。

王雯知道自己其实就是一只小虾米,用药什么的还是先折腾五姥爷给的那两个偏方吧。

和人家解释过用药清单的问题之后,王雯也不打扰人家。

以王雯如今的水平,根本问不出问题来,没必要浪费大佬们的时间。

对面也考虑到王雯其实就是个小白的问题,给的资料都是从低到高,从简到难,最基础的学习资料甚至是从自己曾孙那辈手里拿来的。

要多详细有多详细。

先别管药会不会抓、病会不会看,医书都背不下来,啥都别扯。

当然,只是正常中医入门学习的资料,没谁会把自家的本领教给别人,中规中矩的,反而更有利于王雯学习。

在几位老人眼里,王雯这丫头虽然有天赋,但是学的晚,如今需要做的就是看书、背书。

像他们的晚辈们,都是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医典籍。

别人认字是三字经、百家姓,他们家是用本草纲目和神农百草经。

别人识物是苹果鸭梨、兔子和鸡,他们家用的是各种药材。

王雯还在这里死记硬背,人家早就从小培养成了一种本能,类似于你看见萝卜知道那是萝卜,看见白菜知道那是白菜。

至于观面望气、诊断号脉,更是从小学的。

就算王雯努力去学,也很难追平差距。

王雯其实不适合学中医。

中医依靠的就是积累和细心,光是背书就需要好多年,哪怕有老师手把手的教也是一样,你背不下来,就算是亲爸爸亲爷爷也不会让你学接下来的东西。

下药更是小心。

有位大佬曾经在给王雯讲解问题的时候差点儿一口气没上来,后来幽幽的叹息:“王雯你应该去学法医,否则我真的担心你的患者的小命。”

“我觉得那时候你就应该担心警察局那边了。我怀疑尸体也能被她药得死去活来。”

王雯摇摇头,把脑子里想的东西往外倒一倒。

说起来,有段日子那几位老爷子老太太没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