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赵志西愣了愣,看了王雯一眼,龇牙:“看来下次还真不能让你出面。”
王雯耸耸肩,“我不是没露面嘛,没事儿。”
赵志西想去凑热闹,却被自家爷爷按住。
“志北,”老支书看向一旁沉默的赵志北:“把你哥带去干活,办公室里一堆活呢。”
老支书拿拐杖敲了两个人的头:“这次你们误打误撞帮了大忙,我也就不罚你们两个了,以后这种事你们就别往前凑了,有长辈们出面,免得被人记恨上。”
赵志西抗议无效,被自家越来越无趣(赵志西语)的弟弟拖走了。
会议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老支书走到门口的椅子上,望着院子里旗杆上那鲜艳的红旗,沉默不语,背影孤寂寥落,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很多。
老支书最近也是心情烦闷,别看他现在压得住,也就是族长的身份能压住些年纪大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人。
年轻人?
没人拿他当回事的,尊他敬他都是因为他是长辈而已。
老支书知道,经受过现代社会洗礼的年轻人脑子里并没有家族的概念?
族长?族老?那是什么东西?
加上北三省的家族观念并不强烈,老支书能作为赵氏族长行使权利,也是因为他哥哥的余荫。
他当上族长和村支书够,有王雯姥爷一直在背后压阵,村里看在王雯的姥爷的面子上也会更敬重老支书几分。天长日久,就成了习惯,哪怕他哥哥去世了,这种习惯也依旧在。所以他才能在末世到来后也能压住阵脚。
自己要是走了,村子就说不定怎么样了。
可是村子里还没有能撑起这个摊子的,要不然之前的那个村长卷款跑了能直到末日降临还没找到?
就是因为村里没有一个能拿事的。
想想就头疼。老支书揉揉额角,叹了口气。
王雯给老支书递上一杯热茶,开口道:“四姥爷,你怎么知道我在隔壁和赵志西一说一答的。”
闻言,老支书笑了:“就赵志西,我还不知道他?嘴皮子可没这么利落,看人也没这么准过。”
“我说呢,原来是这家伙自己露馅了。”王雯扼腕。
老支书笑着摇头:“你这几个弟弟虽然都不错,但是看人方面差了一些,志南能好点儿,情商却不够高。”
王雯拖了一把椅子在老支书旁边坐下,一起看着院子里的旗杆上悬挂的国旗。
鲜艳、耀眼、夺目。
村子的和平安稳其实很脆弱,就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泡沫,一戳就破。
可是看到这面每天都会升起的国旗,心中却是安宁和平静。
“我到现在才真有了,现在是末世的真实感。”老支书回过神,接过茶杯,叹了口气:“虽然我也是曾经的灾荒年中过来的,但一直有你姥爷在,其实我们这些兄弟没受过什么太大的罪。”
“但我也知道,“人心易变,心有猛兽”可不是不是随便说说的。”
老支书说起以前的经历,说起王雯的姥爷,他的哥哥……
面对王雯,老支书总有说不完的话。
看着认真的听着,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的王雯,老支书想起了自家大孙子对王雯的指责和辱骂,心中叹息。
比起其他那些不喜欢老人的孩子,王雯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亲近家中这些长辈,喜欢和年迈的长辈们聊天,也不嫌弃老人听不清,真心换真心,谁不喜欢?
你说她装乖?那又怎么样,哪有什么真的乖孩子。
王雯会嫌弃比自己小弟弟妹妹,会嫌弃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却从来没嫌弃过老人。
“四姥爷,您做的很好了。”王雯宽慰着老支书。
老支书回过神,笑笑。“雯雯你不觉得我对赵启东太狠了?”
王雯摇头:“这算什么狠,他能做初一,就别怪别人做十五。他从头到尾可没想过金凤姐和家里的儿女。您没听他说,他可是恨不得金凤姐和那三个孩子净身出户,这种年月里,让金凤姐他们净身出户?还不如直接点儿说,是想让金凤姐他们一起去死呢。”
“这个件事必须下狠手,不然村子里怕是会不稳当。”
“老夫少妻,多少人心中的梦想。”
赵启东和白软软的事若是处理不当,说不准多少人心里会出现些阴暗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
“抛妻弃子,娶一个和自己女儿相差无几的女孩——在和平年代是要被人唾骂的,但一些人在唾骂这样的人的时候,心里是否有同样的期盼,恨不得自己就是唾骂的那个人。”
“他们要是发现,现在可以这么做了,还没有任何代价,您觉得他们会怎么做?”王雯说。
“有一就有二的。”
老支书认真听着,时不时的点头。
“你说得对。”老支书肯定了王雯的想法:“我的目的也是为了告诉他们,想做这种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