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1 / 3)

翌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如约来到了锦衣卫查账。

作为指挥使,牟斌自然要出面,与常风共同迎接三位查账的钦差。

李东阳道:“牟指挥使,常同知。我们也是奉旨行事。还请你们不要记恨。”

牟斌为人和善,在京中口碑一直不错。他道:“我们都是为皇上办差,有什么记恨不记恨的。三位公事公办即可。”

常风附和:“指挥使说的是。我们巴不得三位钦差来好好查查账,省得下面的人中饱私囊呢。”

这三人说是来查账,连账目都不看。坐在指挥使值房里,与牟斌、常风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闲天。

他们只是派了几个户部书吏与锦衣卫司账百户核对锦衣卫的收支。

常风心中暗道:看来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这老三位上折子查锦衣卫的账,只是为了向文官们表达一个态度。

一个与厂卫势不两立的态度。

李东阳怒道:“孙春斌,你血口喷人。”

常风半嘲不讽的说:“若不是你今日参劾李部堂、谢詹事。我都不晓得朝廷里还有你这一号。”

“禀皇上,臣绝不是风闻言事!锦衣卫的密档中,既有李东阳给尚铭献《内相赋》的记录,也有谢迁给尚铭献玉马的记录!”

“坤宁宫的珍宝都是你看管的。朕命你去清查珍宝。看是否能找到那尊玉马。”

三人在卧房中闲聊了整整一个时辰。谢迁吐沫星子横飞,把众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突然间,他翻到了某一页,那一页赫然写着“成化十六年冬,尚铭大寿。李东阳献《内相赋》一首。”

纵观史书,大明的大部分名臣经历都是相似的:从小就是神童,十几岁就中乡试解元、亚元。没几年殿试位列一甲或二甲前十。

从去年起,他就成了李广的党羽。

“以他们的科甲出身。即便官职低微,尚铭也会看重他们!”

常风现在怀疑,是李广与锦衣卫内鬼勾结,在档盒里加了李、谢的黑料。

“尚铭的密档里没有记录,不等于他们二人的密档里没有!”

常风翻看完,对孙春斌说:“怎么样,死心了吧?我劝你老老实实招供,是谁指使你诬陷李、谢的。”

这句话为了拍马屁已经不要脸了!尚铭粗通文墨而已,竟拿他与明初诗文三大家相比?还来个“远超”?

孙春斌就像是一只斗胜了的公鸡,趾高气昂的说:“瞧瞧!这是你们锦衣卫的记录!李东阳果然是个谄媚之徒!”

二人都是高洁之士,锦衣卫的耳目从未在他们身上挖出过黑料。且他们还都有理政大才。

转头弘治帝又对李广说:“李广,你是坤宁宫的管事牌子。”

“如果在坤宁宫内查找一番,说不准能找到那匹玉马呢!”

孙春斌,六十来岁。一生官运不怎么亨通。老了老了,竟学会了攀附太监。

这二人都极为注重名声。怎么可能去巴结尚铭?

二人来到了锦衣卫。常风命管档百户打开了密档房。

密档足足有六本之多。但都是弘治帝即位后,翻尚铭老底补充进去的。

孙春斌微微一笑:“常同知言之过早了吧?李东阳、谢迁的密档还没看呢!”

常风忍不住了:“孙春斌,你信口开河!锦衣卫成化十六年的密档,乃是时任指挥使万通所管。难道万通会记录同党尚铭的隐事?”

“官儿当到他们这个份儿上,做任何事都有目的。”

常风傻眼了。他三天前查李东阳的密档时,根本没见过这一段儿!

孙春斌笑道:“常同知怎么忘了,东厂监管锦衣卫。成化十六年的东厂督公,乃是你的干爷怀恩!”

真实情况正如常风所料。李东阳、谢迁找锦衣卫的茬儿,是为了赢得文官的支持。

“北镇抚司密档房,我比你熟!在成化二十三年春之前,尚铭的密档是空的!”

常风怒道:“你就像是只鸭子。”

密档内全是什么绑票敲诈富户、与万通勾结、谄媚万贵妃之类。

刘大夏则是为二人抬轿子的。

弘治帝道:“准奏。”

常风打算为李东阳、谢迁说几句公道话。

内阁首辅徐溥首先出班奏事:“禀皇上。内阁缺员已有半月。臣恭请皇上速定内阁人选。”

李东阳、谢迁若不出事,内阁的椅子根本轮不到刘璋坐。

“怀恩公公不惧奸宦,冒死将尚铭的隐事记入了密档。”

户部书吏禀报:“禀三位钦差。锦衣卫账目收支清楚,并无虚造账目、截留银钱等事。”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不比分数、名次比什么?难道比谁更能喝酒,谁游戏玩得更六,谁更会吹牛逼?

分数高、考试名次靠前,代表着智商超群。

“谢迁则奉上了一尊玉马当寿礼。取尚铭在朝中‘一马当先’之意。玉马座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