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自立五十六(4 / 4)

各地的公文都是先送到青阳府,然后才从那里送到贺兰堡。

尽管在漫天大雪的天气里,行路非常艰难,但从各地向青阳府这个实际的国家王都送公文,再从王都把公文送到国君所在的地方,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速度比其他季节慢很多。

实际上,薛杉杉在刚刚接管沙阳府时,就已经开始策划建立应对冬季的驿站路线。

否则,在漫长的冬天里,沙阳府和边关的消息无法传回青阳府,谁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今,这条驿站线路正好派上了用场。

在接近年关的时候,这些报告并没有太多需要她决定的事情,这些报告更像是各个部门和主要工厂的年终总结。

周诸城在奏章中向薛杉杉汇报了今年的人才选拔状况。

在她奔波各地期间,青阳府接连举行了两次选拔考试,共计选拔了九百多名人才,以供应各司和地方的人才需求。

此外,他还汇报了官吏的考核评价以及年终各地的调派情况。

薛杉杉仔细审阅了所有报告,对各地人事安排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几位表现突出的政绩文官留下了印象。

农业部门的姜德义向薛杉杉报告了今年农业方面的成果。

在青阳府各地,粮食均获得了丰收,许多地区的粮食产量较去年提高了百分之十到二十。

两季的收获让民众生活充裕,每家每户交完税后仍有大量余粮。

得益于甜菜的推广,民众不仅通过销售甜菜原料获得了额外收入,而且各村的大部分民众都按照府衙的要求养猪。

甜菜养猪成效显著,无论是各地的养殖场还是民众自家养的猪,重量普遍达到一百五六十斤,养殖得更好的甚至能超过两百斤。

各地上缴的猪肉税赋,府衙又指令各县建立腊肉厂,将所有上缴的猪肉用盐腌制并熏制成腊肉,以便全年储存。

薛杉杉认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由于现在没有冷冻库,要储存这么多猪肉,只能选择腌制的方式。

然而,姜德义认为,熏腊肉会消耗大量的盐分,他认为应该把这些猪都统一放到养殖厂,需要时再进行宰杀。

这样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储存上都能更加便利。

但薛杉杉暂时并未采纳姜德义的建议,因为全年养殖这些活猪需要大量的粮食。

而目前青阳各地尚未富裕到可以投入这么多粮食来养猪。因此,在权衡之后,她还是倾向于选择消耗盐的方式。

目前她能掌控的领土内有四个地方出产盐,盐场的数量超过十个,即使朝廷未来不再与她进行贸易,她领土内的盐产量也足以自给自足。

实际上,领土上的四百万人口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盐,这些盐场现在还会向南边和东边输出多余的盐,薛杉杉在回复姜德义的建议时也写下了自己的意思。

随后,她又拿起了财政司的报告。

这份报告是大姐薛立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