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骂了胡珍珍?”
张春来还没意识到危险,“对啊,不过是个有钱人而已,也有这么多人捧她的…”
后面的话张春来还没来及说,人已经到了地板上。
“他妈的,你真是谁都敢骂啊。”
室友道了声,“晦气,在我这个粉丝面前你都敢这么骂,找合租竟然找到你这么王八蛋,我今天就替胡姐出口气!”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室友下手下的格外痛快。
失去了一个故意作乱的杠精,网络上只会更加和谐友爱。
本来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胡珍珍被人人夸赞的地步。
这种情况下,她什么都不要做,就能得到赞美和爱。
可胡珍珍还是发声了。
不过不是在微博上,而是正经的官方新闻。
央视奔赴一线记者,在救灾物资的存放地点采访到了胡珍珍。
“您好胡总,我是央视的记者王甜甜,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胡珍珍正在安排这一车的货该先供给哪个小区,听到她的话才抬起头来。
“可以。”
前面都是一些常见的对话,无非是企业家需要回报社会的官腔。
直到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胡总,网络上的网友将竹筏比喻成诺亚方舟的事情,您怎么看呢?”
记者一边问,一边给她暗示。
官方向来不想造成无谓的恐慌,这种跟末日车上关系的话题,问出来也是想借胡珍珍的口来安抚大众。
胡珍珍看懂了她的暗示,却依旧选择了按自己的想法来回答。
“诺亚方舟是一艘带领人们逃离末日的船,我觉得竹筏不能叫做诺亚方舟。”
让记者意外的,她否定了这个带着极高赞美的类比。
胡珍珍没看她,目光中闪着坚定的光,直视摄像机。
“诺亚方舟上能承载的人是有限的,竹筏的目的却是救下整个灾区的人,如果非要叫它方舟,我更希望称它为希望方舟。”
“灾难是天给的,希望却是人来传播的。”
“如果电视前有擅长竹筏和游泳的人,我期盼你也可以到希望方舟上来,把我们的希望借给灾区的大家。”
此话一出,全国六省皆震撼。
【专业学的游泳,从没觉得这么热血过,家人们我冲了!出发!】
【龙舟专业选手请求出战!】
【人已到H市边界,我带着我们W市的希望来了!】
【谁懂啊,上次这么激动,还是把光借给了迪迦!】
高铁,飞机,高速。
人潮涌动,朝着H市前进。
他们没有一个是被逼迫的,全都带着一颗至诚的心,带着满腔的热血赶来。
有的人开了一夜的车,到了就帮着货站的工人搬货。
有的人擅长水性,带着游泳圈就下了水,直接一背包一背包的给附近的居民送物资。
有的人做不了太多,就默默将自己家的棉被送到了货站,让每个从水里回来的人能保暖。
灾难虽大,人虽渺小。
蚂蚁一样的人群逆流而上,一排排竹筏塞满街道,依旧足够震撼。
成箱的物资从边界运到灾难的最中心,保证了让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吃上一口干净的食物。
就算是下不来楼的八十老翁,也有热心的青年人,亲自敲门去送食物。
这一刻,渺小的人却战胜了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嘲笑它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