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府发生水灾,而皇后娘娘要亲自带了人去赈灾?她真是个好人!”
“皇上真是心系百姓,竟然让娘娘亲自去赈灾。”
“那是皇后啊,她独自离开京城,是不是不太好?”
“就是啊,皇后去赈灾,前所未有的事情。”
“也没什么奇怪的吧,娘娘多厉害啊,她肯定能把这差事干好。”
“两个皇子会一起去呢!”
……
普通老百姓觉得这件事让人惊讶,但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毕竟报纸上整天说皇后娘娘干成了这件事干成了那件事的,他们下意识觉得,皇后娘娘很厉害。
京城那些大户人家,想法就不一样了。
一个官员正在吃早饭,就有下人拿着今天的《京城日报》进来。
“快拿来我看看,”他开口,“听说玉溪府又发生水灾了,今天的头版头条多半是这件事,等下上朝,我们还要商量一下赈灾人选。”
以前早朝都挺早的,但当今圣上改了政策,让朝中官员吃了早饭再去上朝。
虽然有官员觉得这样不好,但大部分官员都乐意。
一边说,这个官员一边看向《京城日报》,结果这一看,他就呆住了:“皇上竟然让皇后去赈灾?这怎么可以!”
“我要马上进宫!”这人想也不想,就往皇宫跑。
跟他一样的官员有很多,他们都急匆匆进宫,想要制止这件事。
因为太过着急,他们面对黎青执的时候,都有点咄咄逼人了!
大部分皇帝,在被官员质问的时候都会生气,但黎青执不会。
登基七年,黎青执收拾了朝中一些做了不少恶事的官员,但对大部分官员,他都是很友好的。
他不仅更改了早朝时间门,还准备了桌椅给参加早朝的大臣。
这些大臣可以坐在椅子上上朝,他们面前的桌子上还放了茶水点心。
不仅如此,隔一段时间门,黎青执还会让他们休息一下。
这些大臣有些年纪不小了,有点男性方面的毛病,时不时就要跑厕所……中间门不让休息有点不人道。
黎青执一直是个很温和的皇帝,他干了那么多事情,朝中官员没点反应,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现在,面对那些怒不可遏的官员,黎青执笑眯眯的,一点不生气,还时不时出言安抚他们:“李大人,你别这么生气,小心气坏身体。”
“王大人你慢点说,我记得今天的点心是你喜欢的,尝尝吧。”
“周大人赵大人,你们一个个说,慢慢来不着急。”
……
黎青执坐在龙椅上,一脸温和地看着这些大臣。
他对这些大臣,还是很喜欢的。
不就是一群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老顽固吗?也就是跟他思想不同而已,绝不可能干出冲上来咬他的事情,多好啊。
不,别说冲上来咬他了,这些老头在跟他意见不合的时候,都不会打他,只会自己去撞柱子。
真是一群可爱的老头子!
至于这些人时常跟他作对,他不听不就行了?这些人又不能拿刀逼着他听。
等再过些年,他们迟早退休,也就碍不着他了。
黎青执温和地看着在场的人,他甚至还从龙椅上走下去,给其中几个老大臣倒了茶。
这几个大臣感动坏了,突然觉得他们不该这么咄咄逼人。
黎青执道:“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只是这次,我想让两个孩子去历练一下,又怕他们年纪小坏事,只能让皇后去看着点,这次的赈灾银两,有很多还是皇后出的……诸位都知道,朝廷没钱,我还要仰仗皇后呢。”
“皇上,您不可这般纵容皇后啊!”这些大臣纷纷开口。
他们对金小叶意见很大。
一个皇后,出宫做生意就算了,还不让皇上扩充后宫……
说着说着,这些人就开始劝黎青执扩充后宫。
虽然黎青执有两个儿子,跟齐钧比已经很多了,但还是有点少。
甚至有人向黎青执推荐自己的孙女。
黎青执道:“李大人,皇后上个月给了我五十万两银子,你孙女的嫁妆有多少?”
李大人顿时没话说了。
黎青执道:“来,诸位,我们商量一下赈灾的事情。”
在黎青执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商量赈灾事宜,等商量好,黎青执还留他们吃了个便饭,甚至帮其中一个大臣检查了一下身体。
大臣们:皇上真好啊!特别体恤他们!
跟晋王那样独断专行心狠手辣的人比,黎青执真的很好。
然后,等这些大臣出宫,就得知皇后已经带着第一批赈灾物资离开京城了,听说还有很多老百姓去送行。
大臣们傻眼了,皇后今天就走?皇上没说啊!
而且朝廷的赈灾物资,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