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延续上一章的话题这段杂谈不影响主线,可以跳(2 / 3)

比而言,天幕称赞的贞观之治算得上什么盛世?”

长孙皇后同样震撼不已,闻言安慰道:“二哥,你做得已经够好了。”

“不如他。”李世民叹息:“之前天幕放李贺的视频,我就很好奇,是什么人才能写出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话,原来是他。”

自从看到那首诗,他就把这句话当成了人生座右铭。每次读史书的时候,都能想起这句话,便越发敬佩起这个诗人。

没成想,这是一首帝王诗,怪不得格局如此之大,让凡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时,李世民看到天幕中他的风采,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得不对。

他的功绩不亚于秦始皇,不亚于汉武帝,不亚于自己。但是这位不是帝王,说帝王是侮辱了他。

他更伟大。

他目之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工作狂李世民暗自警醒,自己不可忽视百姓的力量,他做的还不够完美,还得继续努力。

.........

紧接着,天幕继续播放当时的演讲。

汉武帝刘彻又震惊,又厌恶,又烦躁,像李世民那样重视百姓的皇帝到底是少数,多数皇帝都反感家奴造反。

他皱着眉,怀揣一种警惕的心情看着天幕。

汉武帝刘彻一直听悠悠我心说华夏是中国,所以心里有了预感:“接下来是不是要宣布‘中’这个国号了?”

“可是中国有些朴素了,不如秦,汉,唐朝……有特色。”

“实在是想不出来,可以叫华-国或者夏国啊。古书-记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其实中国这个称呼早就有了。不过中国在大部分时期是指“国中”,指中原地区,并不是指实际的国家。

刘彻扼腕叹息,取这么普通的名字,实在有些……

司马迁却说:“中……寓意世界中心的国家,有何不好?”

刘彻自信地说:“本来就是世界中心,有什么可强调的?”

司马迁:“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正所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国旗非常搭配。”

汉武帝刘彻勉勉强强地接受了这个答案:“原来如此,用的是我们汉朝的典故,看来他们很推崇汉朝。”

立刻有大臣说:“自然了,据说未来的中原人自称汉族。”

汉武帝刘彻露-出微笑,大方地说:“那叫什么中国?完全还可以用汉这个国号。”

....

谁知紧接着,天幕中的人终于说出了全称。

【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是前辈们的前仆后继,才能创造出如今的中国。当东方的太阳升起之时,人类不需要再拥有灯塔。

如果能穿越时空,不知道忧国忧民的白居易会不会为今天的华夏而感到高兴?】

天幕下,无数平民百姓心神大震,眼泪止不住流。

原来他们未来的后代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尊重?

真是一个让人愿意去死的名字!

就算他们留在黎明前的黑暗,也死而无憾。

....

白居易高兴,太高兴了。

他真想大声喊,把自己的声音传达给未来的悠悠我心。

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

他写了那么多讽喻诗,却没能根除这个国家的顽疾,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持续衰落,心里说不失望是假的。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他愿意让大唐立刻灭亡,来换取那个平等的世界。即使是唐太宗出现在他面前,也不能改变他的心意。

捡麦穗的妇女不至于“家田输税尽”,卖炭翁不至于被宦官抢走炭火,琵琶女和他不至于天涯沦落。

他们不是皇上的奴才,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他掏出纸笔,心情激荡,准备写首诗歌。

他愿用一支孤笔,为大唐剔除顽疾,为百姓谋福祉,为新世界肝脑涂地。

..........

咸阳宫中的一众人都被天幕惊呆了。

秦国贵族们为之心凉,凭什么让庶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能治理国家吗?天下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事情!

扶苏像是想到什么,猛然回头看着父皇,没有任何一刻比现在更加意识到时间的奇妙。

皇帝从始皇始,从那时终。

扶苏毕竟是贵族出身,很难想象百姓当家作主的世界,不免有一点从云端坠-落的落差感:“父皇,不仅秦朝没了,皇帝也没有了,国家仿佛又退回到了尧舜年代,未免荒唐。”

秦始皇身为天下之尊、四海之主,拥有的最多,却没有普通贵族那么恼火。

他平静地说:“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从前的人茹毛饮血,然后才有王,到了我这里才有皇帝,如果皇帝能够永生不灭,那才值得奇怪!”

他处在时代变革的大浪潮中,做的事情同样开天辟地,所以比无数人都要理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