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对方道,“总之,我们在与美国方面针对‘审计’进行谈判,想用我们最大的努力来让中企留在美国。”“尽管面临重重分歧,但我们一直都有解决问题的意愿,相信对方也依然想留住我们中国企业,也有解决问题的意愿,这对投资者有利,对上市公司有利,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经鸿点点头:“谢谢,非常感谢。”
“但是,”对方画风又一转,“如果,万一,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达成一致,泛海的退市,可能就真的进入倒计时了。我们也欢迎泛海回大陆上市,或者去香港上市,或者A+H同时上市。不过也先不要过于担心,我们其实对谈判的最终结果比较乐观。”
经鸿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会做好最坏的准备。”
经鸿想:回大陆或者去香港吗?
大陆主板依然禁止公司的同股不同权,然而香港的融资规模,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
华尔街,才是那个最极致的“梦想永不死,金钱永不眠”的地方。
…………
回到泛海的办公室后,经鸿却没继续工作。
他走到了落地玻璃前,抱着胳膊,静静看着“北京”这座城市。
他想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这几天的“行政令”。
事实上,泛海集团那款产品的国际版与中国版是完完全全分开的,叫的名字都不一样。清辉也是。美国团队独立运营美国那边的产品,中美两国的用户们能看到的平台内容也完完全全不一样。国际版看不到中国版的内容,中国版也看不到国际版的内容。
甚至,因为担心会被指责“安全问题”,国际版连数据中心都是建设在那边的,数据都不存在一起。
然而还是不行。
这其实与众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情况相反。
过去,在华外企的服务器许多设在中国境外,它们手中大量数据当然同样存在海外。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外国企业掌握着的中方data,中国方面无法得到,对方拥有唯一权限。
不过两三年前,参考欧盟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国方面也通过了一项法律,也就是《网络安全法》,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外企,比如为能源与交通公司提供云服务的外企,在中国收集来的“重要数据”必须保存在中国境内,不能带出中国国境,或在中国境内建立独立数据中心,或交由中国企业托管数据,除非提交豁免申请。这基本是针对“云服务”等。
为此,因为被认为拥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苹果将与某中国企业合作,将把中国用户的数据储存在那家企业的服务器上,双方正在合作建设数据中心。苹果方面控制数码密钥,苹果依然拥有单一权限。
可中国企业呢,比如泛海、清辉,对于掌握着的他国数据,别说肯定无法拥有“单一权限”了,甚至被认为不能拥有任何权限,为此,他们正被逼迫整体出售美国业务甚至是国际业务。
大国的博弈之间,个人、企业,也都会被卷入洪流。
许许多多的故事纷纷乱乱涌进脑子。
比如,美国某人工智能领军人物在被问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时,出乎意料,回答的是“国家竞争”。
再比如,前几个月,也是因为“安全问题”——这次是因为技术,他认识的某“千人计划”的教授被FBI逮捕了。
前些年,为吸引些海外人才,中国官方曾大张旗鼓搞过一个“千人计划”,号召海外的学者们任职于中国高校。当时经鸿就隐隐觉得不妥,而后果然,几年后,参加过“千人计划”的教授们、科学家们,其中多人先后因为“经济问题”等被FBI逮捕,比如“以虚假的账单向校方及IEEE报销旅游等开支”“申请了科研经费可款项并未用于学校”,明显是杀鸡儆猴,许多美国高校也被勒令严查华人教授的“兼职”,一经发现即可开除。
再再比如,因为最近“加征关税”,这段时间他认识的实体老总们的担忧。
经鸿从事IT行业,于是当时他想到的是日本芯片,他知道这东西的巨大威力,也理解老总们的巨大担忧。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力变得昂贵,日本抓住电气浪潮大力发展家电产业,诞生出了索尼等等一系列的家电巨头。家电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半导体的市场需求。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发生转移,从美国转向日本,日本一度占据到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紧接着呢?
通过两次钓鱼执法,美国逮捕日立以及三菱公司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的两名日本工程师,并将这个作为理由,派美国人入驻两家日本企业担任高管,“进行监督”。
再接着,1986年初,美国裁定日本芯片存在倾销的行为,对日本征收了100%的反倾销税并签订了无比苛刻的《日美半导体协定》。与此同时,对韩国的相关产品却只征收不到1%,大约是0.75%,大力扶持韩国。于是,《日美半导体协定》签订一年后,韩国三星半导体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