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0 章(2 / 3)

团宠小国舅 萌神大白 5265 字 2024-03-08

墨代替水墨,至于常用字……姐夫你的翰林院又不是养着吃干饭的。”

翰林院天天修书,天天修书,他们能不知道常用字到底有多少么?

只需要花点时间去整理,再打造几套铅锡合金字块的活字印刷工具,后面再修书就简单多了!

“这对于姐夫而言,不也是一大胜事么?”湛兮问。

确实是一大胜事,修书自古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信仰的象征之一,多少人在战火纷飞时宁可丢弃金银古董,却也要带着自家的书一块儿L颠沛流离、跋山涉水。

古来又有多少帝王是依靠修撰了某些典籍于大成的类书而名传千古的?

没有活字印刷,他们靠手写,靠一版一版的木刻,大典能修成几份?数量不够,一旦遇见灭顶之灾,那耗费万千心血的大典,也将散落在历史的潮流中。

这个民族讲究薪火相传,讲究文明与精神的传递,而书籍就是载体,古之大成类书的消亡,是多少读书人的

心中之痛?

现在不同了,数量就是传承下去的一定基石,只要印得多,湛兮就不信它传不下去……

湛兮说:“姐夫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难道不想叫后人提及‘皇后’,第一个想到姐姐么?若是姐夫成为千古一帝,想必姐姐也能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永明帝:“……”该死,他戳中我的心巴了!

曹穆之见永明帝那僵直不动的模样,想笑又不敢笑。

******

“而且,难道这活字印刷只此一个功用吗?”

湛兮说:“如今虽世家不比从前那般盛气凌人,但到底盘根错节。虽说大雍朝不似魏晋时那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但多少通过科举的贫寒之士,曾承情于世家大族,借书抄书亦或借读于世族的族学,这些人情将他们紧密相连……”

湛兮说的没错,所谓帝王的贤名其实还在其次,活字印刷最大的意义在于它降低了印刷的成本,也就是它降低了知识的门槛。

如果寒门之士自己咬咬牙就能努力供自己读书,那又何必仰人鼻息,承情于世家大族,未入官场,已先站队呢?

“科举的目的,便是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所选拔的人才,也是要绕过世家的,可如今真的绕过去了吗?”

科举说白了不过就是帝王择选打工人的时候,直接下沉人才市场,绕过垄断的世家,从底层选拔。

但是哪怕是底层,也多多少少承情于世家大族才能读得起书,才能叫帝王看见他们……比如曾经的彭践,如今名满天下的鉴慧方丈,不也得去参加王氏的盛会么?

但是如果活字印刷发展起来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就是——

真正的BOSS直聘!

没有中间商!!

没有HR!!!

******

“好!”永明帝拍掌,甚是高兴,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模样。

湛兮刚松一口气,然后就听见他说:“这活字印刷之事,就交给工部与翰林院吧。”

还没能提出办报纸修图书馆的湛兮:“……”

好了,不用想,湛兮也知道永明帝绝对会把事情又分发下去。

没什么事情会让永明帝亲自去做,既如此……

湛兮眯了眯眼睛,看他怎么加大这家伙的监管压力。

于是,湛兮说要提纯细盐。

永明帝叹息了一声,无可奈何地盯着湛兮直瞧:“金童子啊,你今日究竟是干什么来的了?”

湛兮:“……”看你在天上飘,特意过来把你打下去的?

提纯细盐的工序不复杂,复杂的是交给谁去办,又要让谁去监督的问题……

盐道,毕竟是肥差。

果然,权衡利弊,择选人员,平衡朝堂各派系之间的利益,永明帝得头疼了。

******

湛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勉强将已经在梦中退休,飘飘然不已的永明

帝给拉拽着跌回了惨淡的现实中。

永明帝痛苦地表示——

“过完年再说。”

过完这个年,他都不知道来年他还能不能轻松过年。

忽然沉重的永明帝,再听见湛兮说想要截留那批病牛,也提不起劲了。

“你可知那病牛意味着什么??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意味着日后大家可以不用再得天花了。”湛兮说。

听了湛兮详细的解释,沉默许久后,永明帝和曹穆之对视一眼,看他俩一眼便能商量万千事情的模样,湛兮就牙疼。

永明帝道:“既如此,便按你所说的做,但你须得尽快拿出章程来,绝不可有任何拖延,郊外围栏那病牛……”

“罢了,你绝不要自己去,朕派人去按你说的做,严格把控你所说的消毒工序。”

哪怕湛兮说得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