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收购陈皮(2 / 3)

意宁可不做,你们就说这是我们公司研究过最稳定的配置,用别的牌子担心有问题,请他到别的店去买。

至于生意的好坏你不用管,保证不砸了我们特斯拉的牌子就可以,反正这里我是用来宣传的,到时新产品上市,也在这里展示。

明年我们软件项目会启动,到时这里还会为人定做工作管理软件,到时你们销售也有提成的”

安排完工作,带着两女去吃了特色菜,就回酒店休息。第二天,吃完早餐,到村里拿了同意卖地的签名表,就和村里的财务一起到银行转账,支付了所有买地的钱。

十点半开车向新会出发,按照小叔给的地址,找到志忠老婆的外家。敲开院子门,对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打招呼:

“陈爷爷你好,我是婵姨介绍过来的,我叫朱大志,这两个是外国的朋友 ”

“你就是阿婵说的朱大志,果然够年轻的,听说你想买新会陈皮,要多少年的”

“年份越老越好,数量不限,我要的是质量,只要东西好,价钱好说”

“我昨夜问了下村里的人,现在最老的皮是六十多年的,量也不多,只有两斤多点,他们要价八百元一斤”

“陈爷爷,你看过那皮没有,我不懂行,不知道怎么分辨年份”

“我看了,这是以前留下来的,保存得很好,这里都是熟人,没有人会骗我的”

“如果陈爷爷检查过,那就没有问题。别的年份我也要,能收多少是多少。我刚才过来的时候,看到村口晒谷场里有人在晒新皮,这东西我也收,到时自己晒,自己保管”

“那东西保管很麻烦的,新的话每年都要晒几次,不过五年后,每年晒一次就好了。我们这里的人闲着的时候,就晒下,这是老传统来的”

“那陈爷爷,现在中午了,一起到外面吃点东西,我还没试过本地的特色菜”

“那去前面镇上的饭店,那里的菜做的不错,附近有华侨回来都是到那里吃饭的”

到了饭店,点上招牌特色菜,边吃边和陈老头聊天,了解了大概的市场行情价。

“陈爷爷,我可不可以请你在这里帮忙收陈皮,我会给报酬的,量的话,不限,但要分好年份,我到时会带回香港,出口到外国的。我老板在香港有几家酒楼,每年用量也不少,这次老板让我回来大量收,就为了减轻成本。”

“这样可以,那我找多几个老朋友一起,到各条村里收”

“你帮我管好质量,这样每收一百元,我给你们五元。首要是收五十年以上的,有多少要多少,就像你刚才说的六十多年的,大约是两千元,我会给一百元你”

“好,等会吃完饭,我回家打电话叫人去问,明天有答复了”

吃完饭,把陈老头送了回家,在他家的院子里和两女泡茶聊天,而陈老头在屋里打电话。

不一会,有个中年人提着布袋推开院子门进来:“陈叔,我来了”

“阿健,这就是来买陈皮的朱老板,朱老板,这是家里有六十多年陈皮的阿健”

“你好,朱老板,陈叔跟你说过,我这陈皮六十多年了,要八百元一斤”

“可以,先看货,再称重,陈爷爷帮忙看下”

陈老头在屋子里拿出竹筛,把布袋里的陈皮倒出来,随便拿了几片,慢慢看了看,点点头说“对,这是六十年以上的陈皮,你看已经薄得像纸了,上面的纤维已经因为干燥,离开皮身全掉了”

华展拿了几块,看了一下,果然像陈老头说的一样。于是点点头,说:“陈爷爷,麻烦你拿把秤出来,称一下重量”

陈老头拿了把称出来,先把布袋称了下,一两一,再把陈皮放回布袋里,称了两斤六两八,净重两斤五两七,问过双方没有意见。

朱大志拿出纸笔,算了下账,两千零五十六,拿出两千零六十元出来,递给啊健:“健叔,点下数,2060,不用找零了”

阿健点了点钱,点点头:“谢谢了,我家还有一些二三十年的陈皮,你还收不收”

“收,今年的八元,一年的十元,两年的十五,三年的二十,四年的三十,五年的四十,六年的五十,八年的六十,十年的八十,二十年的一百,三十年的两百,四十年的四百,五十年的六百,六十年的八百,七十的的一千,八十年以上两千,我现在暂时只收三十年以上的”

“比供销社收的高一点,可以,我回家去拿”

“等等,健叔你先带我到镇上买点麻袋和秤回来,我对这里不熟”

很快,朱大志买了一百个麻袋和四把数字称,还有一个一斤的砝码回来,把麻袋全都搬到陈老头的屋子里放着。

“现在可以放开来收了,四把称一起,效率会高很多的”

两天时间,朱大志收了六七十年的陈皮7.8斤,五十年的64斤,四十年的146斤,三十年的679斤。其中最珍贵的是附近村,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婆婆拿过来,用瓷罐装的八十年以上的陈皮六两三,说是她当年出嫁时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