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面前的那些青年才俊,他内心也有自豪感,现在的他身为黎阳王朝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他原本冷清的府衙也是热闹非凡,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权力能让人如此快乐。司马闻达轻松通过了他的考核,李显耀也没有过多阻拦这位曾经政敌的儿子再次进入仕途,就这样司马闻达成为了闻镜府的执掌人,他立刻进入了闻镜府开始制定考核百官的标准和细则,武帝也大赞他的执行能力,张若谷心里也稍微放心了一些,看来他是真的要做一些实事了。
长安殿上,武帝看着各地州呈报的奏章,心情大好,官制改革如此顺利是他都没想到的,各地世家也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几亩田,几座店铺就让他们开心的合不拢嘴了。
“臣参见陛下。”张若谷踏入大殿内。
武帝看见他随即说道:“今后殿内只有你我二人时,就不要行礼了。眼看黎阳的第一次春试就要来了,朕想让你和周云礼、李显耀你们三人为主考官考核第一轮。”
“臣就不参加了吧,有李大人和周大人已经够了。我欲到各地州巡视一番,随着官制的改革完成,下一步就是关系百姓的土地和税收改革了。”张若谷总怕时间不够用,总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改革,趁着他还在,趁着武帝还信任他,改革之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的地方,纠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近年,国库空虚,国力衰退,税收制度有瑕疵已久了,这事就依你的意思去办吧。”武帝看着他,多少人盯着那个主考官的位置,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张若谷行了一礼说道:“多谢陛下。”
“轩儿那边传话回来,他们已经到西戎后方了,一切顺利。下一步朕想扬我军威,出征南越。”武帝的意思很明显,想挑一个软柿子给尚武王立下一些功绩。
张若谷迟疑了一下,眼下不是打仗的时机,南越那边多年没有动静了,谁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国力如何,兵力如何。黎阳内部还没有完全平静,守旧派随时可能反扑,还有一个神出鬼没的地藏门不知道安着什么心,他们背后那位黎阳高人也还没有查出来。但武帝为了平衡两位皇子的功绩,只怕是劝不下来。
“臣建议先派探子探查南越情况,待惠文王归来之后,确定西境安稳后再做图谋。”张若谷说道。
武帝看他沉默了很久才说出这番话,也大致猜到了他内心所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岁增加的原因,他现在经常会考虑身后事了,但时局确实如张若谷所说,只能慢慢来。
“那就从长计议吧。朕听闻你派出了诸多云翼卫查子君的事,可有眉目了?”武帝心中其实也隐约感觉到朝堂似乎还有别的势力,但就是抓不住拿不实。
张若谷将地藏门的事情如实禀报了上去,既然武帝在他身边安插了花霓这个眼线,肯定就不止一个,只怕醉梦楼、药房也都安插了人。
“依你之见,那个人在黎阳朝堂还是之外?”武帝的话里有话,似乎他自己想到了一些事。
“臣还不敢妄下判断。等此事有结果了,我第一时间禀明陛下。” 张若谷回答道。
武帝想起了自己父亲华帝临走前告诉他,黎阳之敌永远在内部,不在周遭,切记不要穷兵黩武,那只会让自己陷入绝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征战多年后选择了休养生息,启用张若谷等改革派,重正朝纲,励精图治。现在的地藏门加上之前自己在西戎离奇的中毒,以及没有任何疾病的华帝即位一年就离奇去世,结合这种种看来,地藏门背后那股势力才是深不可测,他们的背后是世家还是另有人在呢? 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还是那句话,朕授你独断专行之权,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不用请示君命行事。务必挖出地藏门的根,若谷啊,你知道朕一直想将西戎、北狄、南越纳入黎阳的版图,这样边境才能彻底的长治久安。”武帝赤裸的讲出了自己的野心,这是他第一次对张若谷提及自己征伐的初心。
“臣懂圣上苦心,黎阳从来不怕打仗,怕的是这样没完没了的打,只有彻底征服他们,才能避免战争。现在国力不足,新军战力不强,等时机一到,臣定亲自领兵扫平四海!还黎阳一个太平,还百姓一个安宁!”张若谷说出这些话时,有了第一次上战场的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他内心里还是更渴望做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吧。
“冯全,拿酒来!朕要为张将军这句扫平四海同他喝一杯!”武帝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