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朝前看,他们的肩上从来就不是只有自己。
“坐下说。”武帝用命令的口气,张若谷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去。
“程晓生死了,你知道吧?”武帝说道。
张若谷点点头,随即说道:“臣认为他背后的人不简单,但现在我们在明,敌人在暗,他们要做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事情很棘手。”
“只怕他们想要的是朕身后这把龙椅,是黎阳的天下。从开始到现在,所谓的皇权,不过是世家大族的手中最好的工具,他们用此敛财揽权,穆帝在时,还能凭个人之威镇住那些人,穆帝龙御归天后,那些人谁还把皇帝放心上,把皇权当一回事。”武帝心里有些猜测,但也只是猜测。
“臣来此正是为此事。”张若谷站了起来。
“你我君臣心意真是心意相通。你说!”武帝脸上露出了近日少见的笑容。张若谷犹豫了片刻,还是将胸口的奏章掏了出来,这一动黎阳就将要彻底变了,黎阳王朝未来会走向何方,他其实没有太大把握。
张若谷认为现行官制彻底分散了皇权的权力,整个朝堂只围着两位丞相转,一旦他们有私心,皇上的意志就得不到伸张,皇权名存实亡。他提议废除丞相,废除六部,废除军机处,改设中央府,由皇帝直接统领,然中央府将分管中书省(主管日常政务及地方政务处理,具备原工部、户部职能)、刑律司(负责修改刑法,执行法令,调查州级以上的特大案件等),国武司(负责军队战备,作战,后勤等),各州州府改由中央府直接任命,同时改变闻镜府职能,从今以后负责考核官员任期内的政绩及接受百姓对官员的弹劾,为百姓提供一个申诉渠道。让中央府成为皇权意志的体现,从此政令只出中央府,不出丞相府,中央府由五到六位核心大臣同皇帝组成,从此皇权执行再无阻力。
武帝仔细的看着奏章里的每一个字,越看内心越觉得澎湃,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张若谷深深地知道,政令一出,再没有人能限制武帝了,但特殊时期必须要有非常手段,如果不能集权到皇上手里,未来的新政都是空中楼阁,但如此一来,皇权势必做大,不是没有失控的可能,那意味着黎阳更加危险,一国全部系于一人之身,那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了,以一生之力做到哪里算哪里,林侯爷不就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吗。
“中央府你建议哪几个人?”武帝一来就提出了最尖锐的问题,直接作答吧有结党之嫌,不直接回答吧,武帝的睿智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全凭陛下定夺。”张若谷大致猜到了武帝下一句话。
“你不信朕?”果然,武帝从来不按规则出牌。
张若谷愣了下,随即说道:“臣提请两位皇子加上李丞相。”
“你呢?”武帝有些不悦,在他这里不断避嫌,这是疏远之意。
“臣……”张若谷不知该如何作答。
武帝思索了半响后,提笔写下了几个人:李显耀,张若谷,惠文王,尚武王,周云礼。张若谷看着周云礼几个字,直接呆住了。
“你是不是疑惑朕为何会选周云礼?”武帝看透了他的心思,张若谷点点头,武帝继续说道:“渊元学宫是黎阳未来,区区一个侯爵不能彰显朕对其的重视,把他拔到这个位置上来,就是要告诉天下,渊元学宫是黎阳未来的立国之本!同时,渊元学宫那些士子们的言论,政见无论好坏,正确与否想必对黎阳的长远发展都有益处。这些言论正是需要一个有学识的人整理成册,才能对治国有帮助。”
张若谷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皇上高瞻远瞩,臣自愧不如。既然如此,刚好可以成立国子监,由周大人掌管,将天下学子皆收录在册,若有妄言也好管理,渊元学宫也有一个主心骨了。只是那李丞相他真的心甘情愿吗?”武帝皱起了眉头,他心里也拿不准,如果李显耀表现得很不满,他身后那些世家大族势必会带头反对,届时只怕政改就会夭折。
张若谷接着说道:“臣建议让一些没有能力的世家大族的后人逐渐退出朝堂,为了安抚他们,皇上可以大力发展商业,赐他们一些产业,免去一些税收,让那些纨绔子弟去商海里翻滚,盈亏皆是祖上的荣耀。此举一来即可安抚世家的心,又省去了世家的心里落差,他们当差不就是为了那点利。”武帝内心竟是有了一种想要冲上去抱住他的想法了,他竟能如此全面又兵不血刃的解决这头疼的问题。
“你为何不一早提出来呢?”武帝突然想起了,当时他们两人都为了司马曜这类世家大族头疼不已。
“司马曜影响力太过深远,这触及根本的改革在他那里势必会被拦腰斩断。他代表着世家的功勋,这是黎阳王朝万万不能触碰的底线。他贪念权位不是一天两天了,李丞相这点跟他还是有差别的。”张若谷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武帝的反应,对李显耀这样的人而言,他本就是继承了父亲的功勋,才有了今天的位置,对战场残酷,争锋天下就不感兴趣,家族利益才是他的根本。
武帝拍了拍张若谷的肩膀,这个肩膀至少撑起了黎阳的半边天,没有了公主,自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