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是为何!”武帝朗朗笑声让言子诺长舒一口气。
“草民此生之志仍是为黎阳,为圣上建功立业,男子汉大丈夫立于世间就应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说得好!黎阳男儿就该有如此血性!铁将军!”武帝一边说话一边重重的拍了拍言子诺的肩膀以示鼓励。
“臣在!”
“朕把他交给你了!且做军中司马!倘若能建功立业,朕一定加倍封赏!”武帝眼中透露着赞许,他戎马一生,对渴望建功的年轻人总是另眼相待,何况眼前这个少年救过自己一命。
言子诺正准谢恩时,殿外突然一阵骚动,接着就听到传令官高喊:
“金陵王、庐陵王谋反,南中十城皆已响应!”
“金陵王、庐陵王谋反,南中十城皆已响应!”
“金陵王、庐陵王谋反,南中十城皆已响应!”
武帝似乎对这个消息似乎并不意外,他坐回龙椅,自饮一杯后淡淡说道:“朕这个皇叔、皇弟当真让人不省心。他们要的铸币权、盐铁权朕都给了他们,现在想要朕的天下?诸爱卿有何高见?”
“皇上,户部今年吃紧,多地受灾,国库已然空虚,此时硬打只怕于我不利。”言佳第一个站出来发言。
“谋逆天道,必要铁血征伐!易大人何故一来就出扰乱军心之言!”
“铁将军深知军队开拔,黄金万两,粮草万车,户部实在是……”易佳内心叫苦不迭,武帝连连征伐,国库早已空虚,近年更是自然灾害不断,庄稼地里都快颗粒无收了。
武帝看了司马曜一眼,只见他似在闭目养神,凡是涉及战事他都是一言不发,这些年在朝堂上更是沉默寡言。
“有铁将军善战之师何愁叛军不灭,臣自捐一年俸禄再捐三百两黄金,五百旦粮草。我等一心,反贼必灭!”李显耀看司马曜迟迟不表态,他率先站了出来,百官见状纷纷响应。
言子诺内心冷哼一声,各个平日里都以清廉示人,随随便便开口一捐就是寻常人家几年的收入与粮食了。
“朕与铁将军亲自出征!司马丞相由你负责朝中政事,李丞相暂领兵部做好后方保障!”武帝从一开始就没有犹豫是战是和,他的字典里只有战一个字。
“皇上!”司马皇后和李贵妃纷纷跪地,“皇上大病初愈,还请陛下保护龙体,讨逆之事就交由铁将军吧!”司马皇后说道。
群臣下跪齐声应道:“还请皇上保护龙体,切莫出征!”李显耀脸上闪过一丝不满,但也跟着跪了下来。
“你们!”武帝有些不快,但终要以大局为重,皇子们现在都还不堪大任,自己倘若再出意外,黎阳基业绝不能毁在自己手上!他叹息一声。
“也罢!铁虎听令!朕封你为讨逆大元帅!统领黎阳境内所有军队,即刻出征!李丞相!你暂领兵部、户部配合铁将军!”
“臣遵命!”
“退朝!”
“且慢!臣有话要说!”言子诺大声说道。武帝愣了一下,还是转身回来问道:“言爱卿还有何见解?”
“容臣细禀!臣自南越为圣上求药,一路归来发现沿途河流都出现异常,是天灾还是人祸,臣请详查!金陵王、庐陵王起事区域的世家贵胄是否参与其中,是否与朝中有所牵连,如此规模的起事,准备必定不止数月!若战事吃紧,又有人从内捣乱,只怕讨逆不成,黎阳危矣!”司马曜听到这席话突然睁眼,此人当真是少年老成,曾几何时朝中也有一个如他这般的人。
“你可知你在说什么!你怀疑诸位大人参与谋反?”御史王世番一脸愤怒的质问到。
武帝似乎突然察觉到什么,自己的离奇昏厥,也确实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这多年征战在外,内政他一直不太过问,言子诺一席话确实提醒了他。
“那依你看,该由何人来负责此事呢?”武帝此言一出,再有想反对的人也无济于事了。
“自然是闻镜府掌事程大人!”言子诺一边说一边将目光落到了不苟言笑的程晓生那里。
武帝愣了一下,程晓生有个外号程判官,朝中任何人都有可能结党营私,他程晓生是绝不可能的,这个年轻人眼光毒辣,有谋略有远见当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假以时日必将有所作为!
程晓生对朝中诸事了于心但从不多言,百官对他也是能避则避,一个新晋少年郎竟能注意到自己,他不由得多看了言子诺几眼。随后上前:“臣必当竭尽全力查清此案。”
“来人,赐朕御斧!持此斧,查此案,上不封顶,下不漏一人!程爱卿此案就交给你了!不冤枉一人,但也不放过有罪之人!”武帝将御斧递给程晓生时,他身体剧烈的晃动了两下,有多少年不曾办案了,就被遗忘了多少年了,多少官员贪腐,枉法,尽管他手握证据,但武帝这些年都是视而不见,时间久了,他也心灰意冷了,不曾想有生之年武帝还能重新信任闻镜府。
李显耀嘴角不自然的抽搐了一下,他隐约有预感曾经那个让百官胆寒的闻镜府要回来了,朝中真会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