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周瑜调兵遣将(1 / 2)

次日平明,周瑜赴大营,升中军帐高坐。左右立刀斧手,聚集文官武将听令。

原来程普年长于周瑜,今周瑜爵居其上,心中不乐:于是此日乃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

周瑜令众将曰:“王法无亲,诸君各守其职。方今曹操弄权,甚于董卓:囚天子于许昌。屯暴兵于境上。吾今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周瑜令毕,即差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领本部战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别听将令;蒋钦、周泰为第二队;凌统、潘璋为第三队;太史慈、吕蒙为第四队;陆逊、董袭为第五队;吕范、朱治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军,水陆并进,克期取齐。调拨已毕,诸将各自收拾船只军器起行。

程咨回去见其父程普,说周瑜调兵遣将,动止有法。程普大惊曰:“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为将;今才能如此出色,真将才也!我如何不服!”

程普于是亲自到大营谢罪。周瑜亦不敢怠慢,奉程普为上宾,与之共同商议军机……

次日,周瑜请诸葛瑾,对他说道:“诸葛亮父子二人有王佐之才,为何屈身于刘备呢?今有幸至江东,欲烦诸葛先生不惜齿牙之论,使诸葛亮父子二人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得良辅,而诸葛先生兄弟又得以相见,岂不美哉?

周瑜看诸葛瑾不答,再次开口道:“先生可否去劝说孔明父子来投东吴否?”

诸葛瑾曰:“瑾自到江东,愧无寸功。今周都督有命,敢不效力。”

却说此时孔明父子二人忙完了联盟东吴之事,想起了与诸葛瑾之约,于是孔明父子二人便前往诸葛瑾所住的府邸而去。

此时诸葛瑾本想着前往孔明父子二人所住的驿站,却听闻孔明父子二人来拜访,诸葛瑾接入,哭拜,各诉阔情。

诸葛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齐乎?”诸葛亮暗思:“此必是周郎叫来说我也。”

于是诸葛亮答道:“夷、齐古之圣贤也。”诸葛瑾曰:“夷、齐虽至饿死首阳山下,兄弟二人亦在一处。我今与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视夷、齐之为人,能无愧乎?”

诸葛亮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义也。弟与兄皆汉人。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胄,兄若能去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不知兄长之意以为如何?”

诸葛斌看着自己老爸诸葛亮跟大伯诸葛瑾斗智斗勇心中感觉颇有点好笑,不过就三个诸葛瑾也比不上老爸诸葛亮的才智啊!

当下诸葛斌开口道:大伯,你不如舍弃这江东,与我父子二人共事刘豫州,一起兴复汉室如何?

诸葛瑾想:“我来说他们,反被他们说我也。”于是诸葛瑾遂无言回答。

随后,诸葛斌跟诸葛亮跟大伯诸葛瑾聊了几句后,二人就起身辞去。

见二人走后,诸葛瑾回见周瑜,细述孔明父子之言。周瑜曰:“公意若何?”

诸葛瑾曰:“吾深受孙将军厚恩,安肯相背!”

周瑜曰:“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吾自有伏孔明父子之计。”

正是: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

次日,周瑜点齐军将,入辞孙权。孙权曰:“卿先行,孤即起兵继后。”

周瑜辞出,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孔明父子二人同住。

孔明父子二人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

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孔明父子二人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分拨已定,便派人请孔明父子二人议事。

孔明父子二人至中军帐,叙礼毕。

周瑜曰:“昔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曹操反胜袁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也。今曹操有兵八十五万,我兵只十有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曹操之粮,然后可破也。我已探知曹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敢烦孔明父子二人与关羽、张飞、赵子龙带兵——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此乃两家幸事,幸勿推迟。”

诸葛亮暗思:“之前因为劝我投东吴,我没答应,这周瑜就想设计害我。我若推调,必为所笑。不如应之,别有计议。”

于是诸葛亮欣然领诺。周瑜大喜。孔明父子二人辞出。

鲁肃对着周瑜说道:“公瑾想要让孔明父子劫粮,是什么意思啊?”

周瑜说道:“吾欲杀孔明父子,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罢了。”

鲁肃闻言,乃往见孔明父子,看他知也不知。只见孔明略无难色,整点军马要行。

鲁肃不忍,开口说道:“孔明此去可成功否?”

孔明笑曰:“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江东谋士与周郎能比也。”

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