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不禁补习班。
不仅不禁止,反而很支持,大家都认为,考上大学,孩子们就能有好的出路,补习班可是好地方。
当天晚上,白苗苗家就来了七八个邻居,都带着孩子,想请白苗苗帮着补习。
白苗苗顺其自然,决定趁留在县城的两个月,办个补习班。
考虑到实际情况,她这个补习班不叫补习班,而叫做学习互助班。
学习互助班,就办在白苗苗租来的小院里。
白苗苗从图书馆里,挑选了几本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习题集,从中选取精华汇编成复习资料。
进入学习互助班,不收补课费,不过,领复习资料,那是要掏钱的,白苗苗赚的,就是卖资料的钱。
现在自己印资料挺麻烦,得先刻好版,然后用油印机复印。
白苗苗要给大家补课,这项工作就得雇专人来做,除此以外,使用油印机也要掏钱。
所以收取资料费,她也就是在成本的基础上,稍微赚了一点点而已。
复习方式很简单,先讲重点,然后开始做题,做完题之后,现场批改查漏补缺。
一套题做完,紧接着就上新题。
这就是后世流行的题海战术,现在的孩子们没有领教过这一套,刚一接触,只觉得压力山大。
然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坚持一个星期之后,以前不会做的题都会做了。
一本资料要卖五块钱,速度快的学生,一个礼拜就能学完一套,紧接着又得买下一套。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家长还嫌资料价格偏高,都超过新华书店的教辅书了。
学了一个礼拜以后,家长和孩子们都说这钱没有白花,物有所值,就是再贵十倍也值,因为成绩确实提高了。
“咱们这状元有门道,能得她一句指点,就够我家娃受用了,我家娃学这一个星期,说是数学能提二十分。”
“可不是嘛,咱们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管花多少钱,能得到状元的亲口指点就好,不跟你说了,我赶着买下一期资料去。”
“我也去,我也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白苗苗办补习班,可不是一味赚钱。
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她只酌情收成本费,甚至免费赠送。
县一中有个准高三学生张怀民,父母离异,母亲瘫痪在床,他就靠微薄的补贴,再捡些垃圾,来维持母子二人的生计。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张怀民也没耽搁上学,白苗苗给他的资料费全免,而且还倒贴三顿饭。
除了张怀民,双湾大队的几个学生娃,全部都住在白苗苗家里。
白苗苗不问他们要钱,只让他们帮着干点家务活,相当于免费学习,这其中就有老队长的孙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白苗苗自己还是个孩子,她这样不遗余力帮助别人,俨然成了有情有义有才华的代表。
就这么辛苦了一个星期,省上的人终于到了。
带队的人姓熊,大家都管他叫熊组长。
熊组长官威挺高,一来就要走访白苗苗家,听当地人介绍过情况之后,他对白苗苗很不满,认为她没有妥善处理好家庭情况。
“咱们讲究家庭和睦,一个高考状元,不能妥善处理家庭内部矛盾,小小年纪就闹到要分家的地步,像什么话?
你们去说服教育一下,看能不能两家和一家?等他们两家合一家之后,我再去现场走访。
我们要树立表率,就要树立一个完美典型,像白苗苗这样的,等她改正缺点之后,再报道也不迟。”熊主任人没动,先把指示发下去了。
当地教育部门的人挺发愁,“可这是白苗苗的私事,听双湾大队的人说,她费了好大劲儿才从家里分出来,肯定不愿意再合回去。”
“你们告诉她,不合回去,那就不能把她树为典型。”熊主任一锤定音。
如果不是管不了大学,他都想说,如果白苗苗不跟白老头白老太合成一家,那就不录取白苗苗,可惜他说了不算。
这可真是节外生枝。
办公室的人一商量,这事儿不好办。
得罪人的事儿,谁也不愿意干,办公室的人找到了红旗中学的刘光浩,请他出面说和。
刘光浩觉得这个要求挺不合理,“就算我是老师,你们是领导,也不能干涉白苗苗的个人决定啊?
我只能给你们传话,至于说苗苗同意不同意,那是她自己的事儿。”
刘老师的骨头也很硬,上上下下的人都拿这对师徒没办法,只能先等刘光浩传话,话传到了之后,白苗苗果然不同意。
“我不跟爷爷奶奶合成一家,省上就不树立我当典型?那好啊,我不当这个典型了。”
白苗苗也是个干脆人,只要不影响她入学,那当不当典型都无所谓。
就这样,熊组长被晾下了。
县上的人一看这情形,得了,他们也不等熊组长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