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锋在病房听到戴倩母女的对话之后,他就对戴倩十分冷漠。
可季城的死归根到底与戴倩无关,与戴倩的母亲无关,甚至与他李锋本人无关,可李锋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把死亡的原因全都归咎到了戴倩身上。
甚至他把季城死亡的原因归咎到李向身上,听起来就莫名其妙。
李锋本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人,任何事情他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自己永远都不会错,李锋固执地认为。
说到底,自私,谁都不爱,这才是完整的李锋,他口口声声说着自己爱季城,但他却不敢带着季城一起离开。
他怕...
怕自己失去现在的一切罢了...
产后的女人总是格外敏感的,李锋对自己的冷眼相待,戴倩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她曾觉得或许两个人有了孩子就会冲淡李锋对季城的思念。
每次李锋下班回家,都不会和戴倩说话,像个哑巴一样。
每次看到戴倩,都对她视而不见。
而他对李向也同样如此,不管不顾,就好像李向并不是自己的孩子一般。
在李向的成长过程中,李锋从未真正担负起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真正的责任。
李锋在警校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张强。
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外人看来,李锋是传统意义上应该被羡慕的人,夫妻和睦,儿子也很聪明。
可只有戴倩和李锋知道,两个人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罢了。
李向从小便很聪明,每每看到父亲穿着警服的样子,他崇拜着父亲,但只崇拜穿着警服的父亲。
因为只有在李锋穿着警服时,李向才不会挨打。
小小的李向每次挨打后,都会躲在墙角,他不懂父亲为什么会打他,也不懂为什么既然父亲不喜欢母亲,两个人为什么会结婚。
当看到李向挨打时,戴倩总会阻拦,可李锋毕竟是个男人,戴倩保护不了自己的儿子....
在李锋正式取得警察编制之前,李锋和张强被遣派到了离他们警校不远的警局,做实习生,而他们两个负责的工作则是整理以往案件的资料。
在李锋整理资料时,看到了油罐车司机的案件。
1977年1月1日,警方在南阳建筑学院附近河流发现一具尸体,身穿军绿色大衣,经由多方调查发现,死者是附近加油站的一位油罐车司机。
次日,嫌疑人刘某来到警局自首,详尽完整地叙述了其犯罪过程,念其认错态度良好,法院判决刘某有期徒刑十五年,缓期一年执行.....
李锋看着资料上的时间和地点,1977年1月1日,南阳建筑学院.....
大学期间,他去了很多次南阳建筑学院,因为季城的学校就是这个建筑学院。
而1月1日,正是那年他与季城元旦约会的第二天,他回想着那天的场景,他送季城回到学校时,公交车与警车打了照面,当时他在公交车上还在想出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李锋翻看着这个档案的相关资料,看着那位建筑工人的自首记录单,他看到了有一张照片是拍油罐车的,油罐车的座位上散落着白色粉末....
这些白色粉末是什么?
他在心中想道,翻看着案件的相关资料,只有犯罪过程的记录,关于这个白色粉末的叙述,没有任何资料...
“强子?强子?你过来,你看这是什么?”李锋把张强叫到了身边,将照片递给了张强。
张强看着照片,有些熟悉,像是在课本上见过,可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是什么东西...
照片上的白色粉末,呈现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的样子,看起来很像毒品,张强拍了拍脑袋,想起了这是什么东西。
“是海洛因!!!”张强激动地说着。
李锋看着照片,翻找着档案中的资料,只字未提毒品的事情...
要知道在我国是明令禁止毒品的,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啊,如果真的见到了这玩意,应该要展开调查啊。
李锋决定向领导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希望能够重新对这件案子展开调查,可领导并不同意他的请求,理由是这件案子的时间已经太久了,相关人证,物证的搜寻难度太大。
最近警局的案子很多,警局里的警察已经手忙脚乱的了,如果再重启这个案子的话,无疑是为警局平白无故增加工作量。
可李锋认为,自己身为一名警察,应该为那些人伸张正义,锄强扶弱。
这才是支撑他成为警察的信条。
李锋决定和张强去监狱里见见那位建筑工人,既然领导不同意自己的请求,那就俩人单独行动,暗中调查,总会找到线索和证据的。
或许领导只是不想给警局的同事增加工作量,如果真的是那玩意,那领导一定会重启这件案子的。
李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