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我在青春伤痛文学搞科研(21)(2 / 2)

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图形加工的媒介,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13.5nm的极紫外线,能够把光刻技术扩展到32nm以下的特征尺寸,相当于从地球上发射出了一束手电光。

(2)反射镜问题,它可以把模板上的电路图等比例缩小,在硅片上以电路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拿顶尖的反射镜举个例子,假设差不多半米直径的镜面是德国国土面积那么大,那么其局部的凹凸不能超过1mm。

(3)工作台问题。光刻机的工作台控制了芯片在制造生产中的纹路刻蚀,工作台的移动精度越高,所加工的芯片精度就越高。这一点上,就连世界第一科技强国莓国也一直没有突破。

这三点,共同构成了整个可以团队现在面临的问题,而且基本上是按次序来的,必须逐个解决。

苏酥直接投入了光源问题的研究。

苏酥改进了之前的方法,用激光去不断轰击滴落下来的金属锡滴液,在进行连续轰击之后,激发出EUV等离子体,获得波长更短的光。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半个月后,苏酥终于获得了2nm的光源,比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13.5nm的光源还先进了好几个台阶。

当苏酥欣喜地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展现给整个研究小组的人看的时候,研究小组的人都惊呆了,真的是2nm的光源!

他们又仿照了苏酥的步骤,果然得到了2nm的光源,这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些纯粹的科学家们互相拥抱击掌,庆祝这一突破。

当然,开心过后,每个人也都签了一份保密协议:未经允许,谁也不准把这项技术交给其他人。

接下来便是反射镜的问题,苏酥花了一个月,在研究了反射镜的原理以及发展方向后,果断地对多层膜反射镜进行了改良,研究出超级镜。

其反射性能之强,也远超现在最先进的蔡司系列,尤其是反射效率,达到了惊人的91%,几乎是现在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下,研究小组的人彻底麻木,甚至有些人已经躺平,来帮助苏酥处理吃喝的事情,让苏酥专心攻克最后一个难题。

负责人甚至打趣道:

“苏酥留下,剩下的人都滚蛋,在这白吃白喝,啥用都没有。”

当然众人都知道负责人是在开玩笑,他对他们这些科学家可是当宝贝一样对待。

当然,最后一个难题在苏酥手里也是小菜一碟。

苏酥经过研究实验后发现,在国际都在单工作台思路上努力时,可以使用双工作台,在一个工作台完成扫描曝光的同时,另一个工作台也可以同时进行对准、调焦、下片等操作,这样准度可以大幅度提高。

其他科学家听了这个思路后大呼可行,于是找来专业的工程人员,按照苏酥的指示,设计出了配套的双工作台。

众人实验后,大呼牛逼!

这简直就是他们梦想的工作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