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开垦沼泽(下)(1 / 2)

李安带领众人慢慢向沼泽外围靠近,此时,沼泽外围经过三天三夜的焚烧已经只留下一层厚厚的灰烬,放眼望去,曾经的青绿色被漆黑的黑色灰烬所替代,只留下沼泽中央不大不小的湖泊没有被破坏。

记得三天前众人刚被被漫天的火势所惊讶,今天众人再次被火势所过留下的破坏力所吃惊,都说水能灭火,可李安却在遍地是水的沼泽中烧出一片土地来,都说没有晾干的柴火无法点燃,可李安却在遍地翠绿的地方将茁壮的植株点燃,种种迹象,再次刷新了众人对自家公子的认知。

李安没有在意众人吃惊的目光,而是让沈宏将五头耕牛牵了出来,顺带拿出了五个长得弯弯曲曲的像犁一样的东西。

五头耕牛,乖乖,所有人再一次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要知道耕牛可不比其他容易得到的东西,一头耕牛的价格往往需要几十两银子,并且有价无市,普通人家别说养一头耕牛,就连租也舍不得,但是李安却拿出了五头耕牛,不得不说,李安真是大手笔。

其实也不是李安大手笔,实在是只有他清楚耕牛对于劳作的重要性,要想把这个沼泽地开垦出来,没有耕牛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安让胡管家去找县令大人想办法,最后通过高价方才弄来了五头耕牛。

有了耕牛只是第一步,耕牛还要和犁配合才能最大发挥作用,如果把耕牛比作用不完的劳动力,而犁则是掌握这种力工具,为此李安特意将大楚的犁进行了改进。

原本的木头尖,已经被李安用铁器套住成了铁头尖,铁头尖和木头尖看似一字之差却差别万千,木头尖犁地最多犁几亩而且耗时耗力,尔后就需要更换。

铁头尖则不然,不仅一块铁头尖可以犁几百上千亩地,而且配合耕牛用起来省时省力,一天就可以耕作几十亩,真乃耕地的绝佳拍档。

李安抽出十人负责开垦沼泽地边缘的土地,自己则带人修缮排水的沟渠。

李安在已经挖好的沟渠与沼泽中央寻找最佳比例距离,既要保证距离最短,又要保证地势必须低洼,这样才能起到导水的作用。

为了加快进度,李安再次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宽沟渠,采用深窄法,宽约一米,深两米以上。

李安将所有人拆分,他准备将工程问题简单化,最后将人拆成了三组,分三个方向同时施工,最后汇合即可。

李安庆幸这次需要挖深的沟渠处在沼泽地,看似处处危险却处处是机会,经过前期的火烧沼泽危险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留下来的淤泥更是挖掘的利器,其他的不好说,就挖掘而言,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出一大块,能够极大的增加挖掘的效率。

一边挖掘,李安一边安排人乘坐独木舟沿着稀泥往深处走去,在靠近湖泊的地方就地取材,围起来一米高的围栏,趁着没有雨水补充水分,李安估计这一米高的围栏足够将沼泽中央的水拦在内部,从而保证外围沟渠的顺利挖掘。

挖掘的工作烦闷而且费力,刚开始进度确实很快,可是到后来,速度逐渐慢了下来,一个组每天只能完成十米远,按照目前的进度,将沼泽外围一侧连通至少需要大半月左右。

索性这段时间没有下雨,天气干燥,这给了李安一行人充足的挖掘时间。

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足,这些天李安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时间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在第二十天的时候,沼泽外围一侧的沟渠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三个组的沟渠连通。

连通的进度开展起来很快,只一天就完成,这时,李安安排人将沼泽边上的围水栏撤掉。

围水栏撤掉的一刻,沼泽内的湖水立刻通过挖通的沟渠流了出去,瞬间与庄子外的水渠连成一片,沼泽内的湖水被快速抽干,最后只剩下沼泽中央还剩下一米左右的湖水。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虽然沼泽中央还剩一米深左右的湖水,可是湖水覆盖面却很广,越往中间水越深,左右约三百米宽,淤泥密布,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尤其是看见沼泽中央出现的动物尸骨,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李安看着到手的土地而不得,心中也是焦急,这时他忽然想到了划船的桨,可否将铁制的铲子绑在一根长长的木棒上,这样可以操作的距离就会大大延长。

说干就干,两天时间已经准备好了长长的木棒,套上铁锹后果然如预想一般。

施工的距离是延长了,但是不可能无限延长,在到达一定距离后还是无法解决泥土过软的问题。

李安猛的又想起了曾经在家乡农忙时节收割稻谷的情景,偶尔贪玩,他们也会坐上大的圆木桶在稻田的淤泥里左右移动,就像船一样灵活。

有了这两样利器,这下沼泽中央的水和淤泥就简单多了,李安分四人一组坐上直径两米宽的圆木桶,靠着两米长左右的铁锹,犹如虎入群羊无往不利。

这一做就是十来天,随着沟渠的逐渐相连,水渐渐有意识般沿着李安规划的路线流动,周围的淤泥被就地取材,在沟渠的两方再次进行加宽加固,不出意外,即便是大雨滂沱也休想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