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又过了大半个月,染坊在沈宏的归整下已经接近完工,整个染坊按照李安的要求,面积扩大了接近一半,主要是晾晒布匹的地方。
以往染坊的面积小,往往把更多的面积用在了染池上,晾晒布匹的地方只能匀出很小的面积,每次只能晾晒十匹布左右,一遇到阴雨天气则效率更低,因而这次李安对染坊进行了改建。
染布池进行了分类,采取三三制原则,一个基础染布池,一个彩色染布池,一个花色图案印染池,再将人分为三组,不同组负责的工序不同,同一工序不同的人负责的细节也不同,做到每一步骤都有专人负责。
李安估计,通过染坊的改扩建和明细化分工,效率提升至少五倍以上,每天能产出五匹花色图案的布匹。
公子,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染坊工人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迫不及待起来,想要立即上工呢,胡管家对李安说道。
看来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李安感觉很是欣慰,随后问道,他们可有熟悉自己的工作。
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工人们说,以往需要一个人负责不同的工序,光学习就得好几年,搞得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还做不出什么成就,现在少爷只需要他们熟悉一个很简单的步骤就好了,只需要几天就能学会,而且做起来顺手多了,有的人甚至打趣,自己闭着眼也能做好。
有这样的心态就好,其实这也是李安跟别人学习的结果,曾经有人给他说过,分工能够提升效率,分工的越细越有利于工人学习技能,还能最大幅度提升效率,简直一举多得。
刚开始李安这么做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培养一个染色师傅太难了也太慢了,没有几年时间根本无法出师,即便有李安这样丰富知识的培养,没有一年半载也不可能独当一面,为了避免自己底蕴不足的缺点,李安破天荒想了这么一个方法。
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开工吧,李安对胡管家说道。
随着开工命令的传达,寂静无闻的染坊开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劳动的赞歌响彻整个染坊,三女则在不同的区域巡视,检查有没有遗漏的细节。
虽然所有的人都经过了接近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学习,有的甚至还有染坊经验,但是毕竟李安对每个人所做的改造都是全方位的。
每一个人只做一个很小的细节,所有的步骤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因而对大家的配合要求特别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一匹布就毁了,就得重新来过,这是黎明前必须经过的黑暗。
整整一天下来,染坊就浪费了不下十匹布,然而流程仅仅十分之一而已,望着被染废的布匹,工人们心情也不是很好。
李安很理解众人的心情,带着满怀的期待去做事,本以为一次就能成功,然而现实就像一盆冷水,透心凉从头顶上浇下,心中拔凉拔凉。于是李安安慰道,染布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是我进行了改造,要错也是我的错,虽然浪费了布匹,但是大家收货了经验。
李安指了指其中一个人说道,你今天学到了经验明天还会出错吗?
不会了,少爷,一个姑娘认真的答道。
对嘛,先前我给大家说的只是一些经验,根本上还是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去摸索,五年学徒,四年配料,再三年方可独挡一面,而且据说即便王城的印染大师想要完成一匹布的花色印染也得两天至三天时间,成功的概率尚且不足五分之一。
你们看看,这才多少时间,你们已经能够完成一匹布的十分之一了,我由衷的为大家高兴和自豪。
听了李安的话,大家又燃起了热血,是啊,自己才学习多长时间啊,虽然不是独立完成,但至少有自己一份劳动就足够了,这可是花色图案布匹,能参与其中就是莫大的荣耀了。
一夜休息,第二天所有人再次投入了紧张的工序之中,三女在不同的区域巡视并给大家做示范性指导,看的出来,刚接触的人手还很生,而有了昨天经验的人就好的多了,这就是熟悉的过程。
不断的有人因为自己的手生而导致整个步骤的失败,三女适时的给予演示和安慰。
李安也没闲着,他仔细观察者每个细节的运作,思考每一个细节应该如何改进才能使整个步骤变得更加丝滑。
几天下来,李安不断增减工序,调整的步骤多达十余个,而一匹布已经能够走完三分之一的流程了。
众人延续着攻坚克难的决心,誓要将这个硬骨头攻下,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染坊准备上工,平日里则相互鼓劲。
即便后续步骤的人也紧张的准备着,虽然还没有到他们展示的时候,但热情却丝毫不减。
又过了十来天,一匹布已经能走完一半左右了,虽然还不能成为花色图案印染的布匹,可是已经能大概看清楚雏形了,这算是对大家这段时间最大的奖励。
五天,五天,再五天,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大家的热情不降反升,配合的默契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后面的工序还很生硬,但是越是靠前的步骤越流畅。
经过一天一天的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