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傍晚,六道岭村的村民们收工回家后。
宋宏就跟他娘询问了宋虎和宋豹说的养野猪是咋回事。
他可从来没听说过,野猪还能家养的。
他几年没回村里,村里净是些他不知道的事。
宋宏帮着他娘烧火,添柴。
宋婶子一边做饭一边给宋宏讲宋虎他们家养野猪的事。
其实这事说起来还挺话长的。
老石家二房那边的石林去年也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了。
如今,石林跟着石苍柏在清河县里看铺子。
娶媳妇自然也就要住在清河县了。
住在清河县那就得给石林预备个小院子安家。
娶媳妇连个房子都没有,哪有好人家愿意将自家闺女嫁给石林。
但是,这在清河县买个小院子可是不便宜。
至少石望山两口子是拿不出这么多的银钱的。
当初老石头给两个儿子分家的时候,就说石森和石林娶媳妇的钱,是要由石远山负责的。
石远山是负责给两个大侄子娶媳妇,但是也没说就要包括给石林在清河县上买个小院子安家不是。
石林娶媳妇这事也是头等大事,总是要解决的。
后来,石远山和老石头一合计。
石远山拿银钱给石林在清河县买个小院子。
但是,石望山这边呢。就把当初分家,分给他的半座山头,还有那五亩山地都转给石远山。
毕竟山里的山头跟山地都不值啥银钱。
所以,石林娶媳妇的彩礼钱啥的,石远山这边就不管了。
都由石望山两口子自己出。
就算是这样,石望山两口子也高兴得不得了。
那可是在清河县的一个小院子啊。以后石林也就算是彻底的成了县城里的人了。
其实这样一来。石森和石林两兄弟也算是提前分了家。
石林有了清河县的一个院子,又有给大伯一家看铺子的活计养家糊口。
石森这边呢,就是爹娘再跟村里置办一个山头。
再开几亩山地。
趁着石望山两口子现在还算年纪不大。
石望山和石森父子帮着石远山那边各带一对运货队能挣银钱。
石望山媳妇带着大儿媳妇在山地里种粮食。
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并且,这都是石森和石林两兄弟给自己选的路不是。
石望山如今就是他哥让他干啥,他就干啥。反正他哥亏待不了他。
他侄子石苍柏也亏待不了他儿子。
这还有啥说的,听话干活就行呗。
石望山将那半座山头转给石远山后。
石杏有一天,就在自家山头上溜达。
原先分给她家的那半边山头围了围墙,做了养鹿场。
这半边山头,石杏就不想让这山头白白空着。
正闲溜达琢磨事呢。
就遇到宋虎和宋豹兄弟俩还有几个村里的猎户,抬了头野猪回村。
石杏去宋有余家看热闹。
其实,她也就是跟宋有余闲聊天。
说猪肉好吃,村里没人养猪,平时都难得能吃回猪肉。
宋有余就跟石杏说,春天抓了猪崽来养,大雪封山之前猪崽还没长成呢。
冬季,这边又太冷。家猪能熬过冬季的不多。
这要是辛辛苦苦养一年,还没等长成就冻死了。谁家也不愿意花钱花精力干这赔本的买卖。
石杏也就是在现代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过,有养殖户养家猪和野猪杂交猪。
好像是说,耐寒性,抗病性还有猪肉的售卖价格都比家猪要好。
所以,她也就跟宋有余嘚咕了一句。
家养老母猪和野猪杂交。
不就又能比野猪生的多,还能像野猪一样耐寒能过冬吗。
石杏,瞧完热闹就回家了。
却不知道。宋有余因为石杏这无意间的一句话。好几宿翻来覆去睡不好觉。
他睡不好觉,也闹得他老婆子跟着睡不好。
宋有余老婆子自然得问问他这几宿在闹腾个啥。
宋有余就把石杏说的话,跟他老婆子说了。
又说,他们家没迁来六道岭村的时候,祖上是有养猪的手艺的。
这么些年没养过猪,但是几辈人口口相传也是传下来不少经验的。
所以,石杏说的这个事。他想试试。
宋有余老婆子还当他是因为啥闹腾的几宿睡不着觉。
随口就告诉他说。让他去老石家二房,找老石头还有石远山父子俩合计去。
让他们给拿个主意。
他们做山货生意都做得那么好。听他们爷俩的准没错。
要是能跟老石家二房合伙。那就更托底了。
养出来的猪,老石家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