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起。
天刚蒙蒙亮,石萦就先起床了。
先把锅里加上水,又把灶台点着,盖上锅盖。
去鸡窝里掏出几个鸡蛋,又把昨晚上没有吃完的包子拿了出来。
准备好这一切,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咕噜咕噜的。
石萦把昨天没有吃完的糙米放在锅里,等糙米熟了以后,接着又开始煮鸡蛋,把吃剩的大肉包子蒸熟。
做好这一切以后,又从罐子里把李昱腌制好的泡菜盛出来切碎放在盘子里。
然后石萦又去院子里拿着斧头劈柴。
等李昱睡醒时,发现旁边人不见了,等他忙好以后走到厨房。发现锅里面饭都做好了,想着去捡点柴火吧,一抬头,灶台旁边柴火堆的满满的。
“醒了?”
“嗯。”
“怎么不多睡会儿?”
“睡不着,想着早点起床做完饭呢。谁知道醒来发现你都做好了。”
“嗯,不想让你太累。”
李昱知道石萦这人是为他好,真是,这人总是不说自己默默把一切都做好了。
有的人呢,嘴里说的怪好听,但是什么都不做;有的人,嘴笨,不会说什么,但是却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了。
李昱很感动,一直认为自己是找到了对的人!
这样的人,就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是打着灯笼难找到的。
李昱刚把饭菜盛出来,石老瞎子和李玖都已经醒了。
二人洗漱完毕后,坐到桌边。
一人一碗糙米汤,一个大肉包子,一个鸡蛋,配着咸菜。
吃完早饭,李玖忙着和两个哥哥一起收拾餐具,两个哥哥负责洗涮,他就负责收,放。
“小玖儿。一会儿哥带你去个地方。”
李昱拉着李玖,让其去换换衣服,又拿着梳子给李玖头发重新扎了扎。
“哥,咱们去哪儿呀?”
李玖还不知道要去哪儿,哥哥说让换衣服就换衣服。哥哥说梳头就梳头,听哥哥的总没错!
“当时是好地方!”
李昱笑着不说话,等李玖收拾好以后,又拿了些东西放进竹筐里。
石萦接过竹筐,背在背上,和爷爷道过别后,拉着李昱李玖二人往外走去。
李玖跟着两位哥哥往村里走去。
走着走着。只觉得这条路特别熟悉。
“哥,咱们是?”
“这是要去私塾?!”
李玖眼睛睁得大大的,眼里又是惊讶又是不可置信。
“哥,哥,真的?”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李昱拉着李玖的手。一脸怜爱的摸着李玖的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老远三人都听见私塾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
李玖听的十分认真,甚至也会时不时跟着背诵几句。
李昱是知道的,以前兄弟两人去打酒时路过这里,小玖儿就在这私塾外面听了很长很长一段儿时间。
那时候李昱就想着以后有钱了就让李玖也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去上学,学习知识。
但,那时候李老六还在世,天天除了顾得上自己吃喝拉撒睡,其他的都不管,更何况是这两个孩子了。
在李老六看来,这两个孩子生来就是为了服侍自己的,只要自己吃好喝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现在,自己成婚了,且石萦也十分赞同让李玖上学,李昱自然心里十分的开心。
没有什么比能让小玖儿上学更让人开心的了。
村里头这个私塾是义学。
义学,即由私人或私人团体创办并主持、经营和管理的私塾,延请塾师教育当地百姓子女。
且义学里面的先生是村里的石大秀才,石永学。
石大秀才以前考了几次科举,可每次都是到最后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考上。
最后一次石大秀才因为母亲病重,所以落榜后就一直在家里照顾母亲,直至母亲身体好了以后。
最后石永学为了在家照顾母亲。就和几个自己的同窗,张强,王并之,三人一起创办了这个育人私塾。
三人之中,石永学的学问最高,所以就由他来为幼儿开蒙。
张强脑子灵活,转的快,所以是私塾的招生顾问,负责招生。
而王并之,为人活络,家里关系颇为广阔,所以就负责为私塾拉赞助。比如说私塾里面的伙食啊,桌椅啊,笔墨纸砚等等。
三人分工合作,虽然现在私塾人不是很多。但是好在能顾得上温饱不成问题。
李昱三人来到私塾,跟着小童来到院内。
只见院内视野开阔,活动场地非常大。院子里各种树木花卉郁郁葱葱,还有一个小假山,看着还挺不错的。
小童引着三人来到院长室,又给几人奉上茶。
三人坐定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