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清谈会伊始(2 / 3)

都是六堂里在课业上名列前茅的学生,有的甚至已经入三司六部见习了。

明若昀仔细分辨,祖籍是利州的一个都没有,那个帮严若水给雍王传递消息的贾功明甚至连影子都没看到。

江染状告的是利州督学,学子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布利州所有贡生的入学成绩以示公正,可国子监混淆视听,不仅无视了他们的诉求,甚至还派出了监生里成绩最好的几个人。

明若昀冷声在心里嗤笑,对国子监排兵布阵的方式深以为耻。

把清谈会设在国子监里占尽场地优势也就罢了,连迎战的人都要做文章,这样不对等的辩论,就算赢了又能证明什么?

明若昀眸光沉沉,暗自分析雍王这样安排是皇帝的授意还是他擅作主张。

转念一想国子监是大乾的最高学府,代表了朝廷对读书人绝对的控制权,若是轻易就被打败了,朝廷威信何在?皇帝脸面何存?

这么一想即便是雍王先斩后奏,也是和弘景帝不谋而合。

这场清谈会寒门学子想赢,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当中真的有才学卓绝之人了。

明若昀深以为然,看向正对着他的寒门学子那方都带上了同情和惋惜的神色。

曹谏之等人没有察觉到明若昀可怜他们的眼神,和国子监派出的学生相互致意,各自坐到己方阵营的位置上,泾渭分明。

他们今天到场的这些人其实并不能代表寒门学子真正的学识水平,像明年春闱三甲呼声最高的何跃亭、陆远、张涵之,这三个人直接拒绝了他们的邀请,根本没有现身。

如果他们三人能到场,哪怕一位,他们也有和国子监平起平坐的实力。

国子监司业纪仲平捋着花白的胡须站在两方中间,担当此次清谈会的主持。

他平时在国子监一心只掌儒学训导之政,从不管教务,若不是因为祭酒严若水涉案入狱,怎么也轮不到他来操心清谈会。

结果现在国子监一应事务都由他暂代,雍王有意无意的一直在拉拢他,俨然是要培植他继任国子监祭酒。

祭酒的位置可不好坐啊……

纪仲平感慨万千,清谈会是他经手的第一要事,如果办成了,国子监祭酒非他莫属,可他只想专心做学问教书育人,并不想参与到党争里。

纪仲平暗自吐出一口气,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老夫国子监司业纪仲平,忝为今日主持。古人云:‘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陛下下令举办今日盛会,旨在为天下学子提供一个交流学识的机会,稍候诸位可随意提问,畅所欲言。”

监生们齐声应是,听凭司业吩咐。

寒门学子那边随波逐流一起跟着称是,他们现在还没从自己正身处国子监里的兴奋和惶然里缓过神,需要多些时间好好平复。

曹谏之暗骂他们上不了台面,深吸一口气第一个出头:“学生博州解元曹谏之拜见诸位大人,敢问大人,今日的辩题是什么?”

纪仲平抬了抬眼皮,作为近日率领一众学子四处求告的“领头人”,曹谏之的大名他自然也有耳闻。

就是不知道他的学识是不是和他的胆量一样有恃无恐,配得上他博州解元的身份。

“老夫方才说了,诸位可随意提问,畅所欲言。”

曹谏之下意识问:“问什么都可以?谈论朝政也行?”

纪仲平快速向屏风后面瞥了一眼又迅速收回,浑浊的两眼直勾勾地看着曹谏之,点头:“自然,你可以先提出辩题,然后指定一位国子监的学生作答。”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愕然。

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将今日清谈会的主动权交到了寒门学子这一边,可仔细想想,其实根本就是在羞辱他们。

提问多简单?上嘴皮碰下嘴皮随便就能想出一个问题,难的是作答的那一方。

既要切中辩题还要有说服力,最重要的是不能回答得太过平庸,要有理有据。

而且国子监是被指定作答,就是说不能像课堂提问那样谁想到答案谁就举手,而是老师点名,点到谁就是谁。

看来国子监是有备而来,对这次参加清谈会的学生很有信心啊!

明若昀细心地捕捉到纪仲平瞥向屏风的那一眼,露出看戏一样的笑容。

就是不知道这些尖子生们在被提问的时候会不会像贺九思平时上课的那样,低着头疯狂地默念“别叫我别叫我!”

曹谏之等人也察觉到了规则里暗藏的玄机,气愤国子监小瞧他们,也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在外四处奔走并不是想和国子监作对,只是想请朝廷重新制定国子监招新纳贡的规则、给他们一个机会。

只有曹谏之的图谋比他们深远。

他自认自己的才学不在何陆远张三人之下,可在明年春闱里顺利跻身前三甲的风险也不小,所以他想为自己拔得头筹多准备些筹码。

利用这次清谈会在朝中诸位大人甚至陛下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其